1、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2、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着,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3、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
4、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5、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6、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
7、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8、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9、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10、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11、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12、人能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13、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长久不变的。
14、忏悔包括改过!
15、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16、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17、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18、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19、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
20、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21、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22、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和犯罪的行为。
23、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24、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25、心境: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的跟随他。
26、执着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给自己带来忧愁。
27、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28、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29、言行: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30、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31、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32、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33、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34、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35、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36、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37、容忍: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38、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39、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40、行善: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有好的果报。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