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2、人之生死大关,只一炁也。有炁则生,无炁则死。
3、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4、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5、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8、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12、圣凡相隔者,只是在斑厘。顺去为凡道。逆来即圣基。
13、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致则身危。
14、养神惜气以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两目内明驯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
1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1、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2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23、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2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5、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6、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27、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28、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9、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30、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31、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3、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适速济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3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5、吾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尽夜清音满洞天。
36、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37、忠臣不事二主,贞妻不侍二夫,世间诸事,法理相通,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必真法不得。
3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3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0、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道教著名句子 40句菁华
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3、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达圣位。
4、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
5、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6、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7、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9、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10、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
11、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12、金丹之道,炼己为先。己炼则神定,神定则气住,气住则精凝,民安国富,一战而天下定矣。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不乘白鹤爱乘蛮,二十幢播左右盘,偶入书坛寻一笑,降真香绕碧阑干。
15、修道之人当有高风亮节,心存傲骨,敛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响,心要稳,志要恒。
1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9、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20、天地之外,别有天地。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2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2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到老死不相往来。
2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27、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
28、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2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0、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31、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32、但悟万悟,屡假自心证,欲自遣性自停,命自住,丹自结,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
3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4、药逢炁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0、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道教关于的哲学语句 40句菁华
1、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2、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5、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6、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
7、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
8、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5、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6、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17、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18、百川易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19、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
20、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21、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2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24、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25、凡人有呼吸,则有生死;无了呼吸,即无生死。
26、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27、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炁也。
28、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2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31、养形必先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32、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3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6、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3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8、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
3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0、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道教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4、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养神惜气以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两目内明驯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
6、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7、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8、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9、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1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
1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16、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炁也。
17、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20、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
21、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22、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2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5、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2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8、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9、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1、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3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3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5、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40句菁华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3、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4、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6、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8、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13、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14、是性命,非神炁,水乡铅,只一味。
15、超俗拔萃之德不能立功于未至之时。
16、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7、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
1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19、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20、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2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2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