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2、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宋朱熹
3、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宋朱熹
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宋朱熹
5、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6、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宋朱熹
7、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宋朱熹
8、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宋朱熹
9、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
10、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
11、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宋朱熹
12、活到老,学到老。
13、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四书五经》
1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16、礼即理也。
1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8、和风山川秀,佳气度吉祥,何处满城春,稚子见天真。—-《丁亥年作于景德镇》
19、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0、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子语类》
21、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2、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文公集》
23、青玉案——朱熹
24、春日——朱熹
25、偶成——朱熹
26、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
27、鹧鸪天——朱熹
28、好事近——朱熹
29、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30、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31、忆秦娥——朱熹
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33、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3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3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36、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3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