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5、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4、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郑板桥《秋荷》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学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墨子·非命下》
5、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刘勰《文心雕龙》
1、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2、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
3、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4、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5、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
1、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4、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5、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一五一作者: 釋宗杲
2、偈頌二十一首 其一四作者: 釋智愚
3、急仙燒煉日盈罐,慢仙十日未能半。一人賣藥走不停,一人得金不肯換。
4、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5、普賢高繫象王袴,妙德長拖師子衫。遣向壽昌爲侍者,一人不肯一人甘。
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1、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2、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3、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4、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
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2、深知身在情长在。——《暮秋独游曲江》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关于爱情的励志名言
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5、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诗言志,歌永言。——《尚书》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