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5、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11、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
1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缘若尽,来生愿守花枝度年岁,曲终人散终不悔。
1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17、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18、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19、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20、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5、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读书。
26、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27、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28、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新人换旧人。
2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5、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3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3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9、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4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古人人生座右铭 40句菁华
1、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4、深深呼吸,吸进新鲜和快乐,呼出糟糕和不安。
5、广其识则天下大。
6、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7、音乐最重要还是带给人快乐,让*淡生活充满惊喜。
8、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9、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0、特患业之不精耳。
11、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1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6、没有受过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矿石中的银子。--富兰克林
1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8、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19、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顾宪成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2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2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30、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31、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3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6、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37、万物兴歇皆自然。
38、思念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人经典励志语录 40句菁华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不舍。——荀况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国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1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7、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是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洪应明》
28、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雍正》
29、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孙子兵法》
30、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孔尚任》
3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2、狗咬对头人,雷打三世冤。——《增广贤文》
33、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增广贤文》
34、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35、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易经》
36、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文天祥》
3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8、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39、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以借境调心。——《洪应明》
4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古人名言 40句菁华
1、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
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12、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13、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14、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5、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16、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梦。——韦庄《女冠子》
17、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苏轼《纵笔》
18、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
19、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2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21、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杜衍《荷花》
2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4、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25、百闻不如一见。
26、小不忍,则乱大谋。
2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29、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30、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3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2、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3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6、天才不会毁于他人,只会毁于自己。
3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3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古人勤奋读书的名言 40句菁华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4、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5、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9、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4、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16、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1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19、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
20、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21、尊严来自实力,实力来自拼搏!
22、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23、苦中有乐求学路,难上生欢读书人。
2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5、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26、行胜于言,超越自我,知识启迪智慧。
2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8、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精思子自知。
2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3、有书癖而无剪裁,徒号书厨。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7、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为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38、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
3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40、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古人认真学习的成语 40句菁华
1、学而不厌:厌,满足。学*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2、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4、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5、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6、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7、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8、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9、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十分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10、牙牙学语: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11、好学不倦: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12、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13、通才硕学: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14、聚萤积雪:见“聚螢映雪”。
15、聚萤映雪: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以练囊盛集萤火虫以读书;晋孙康亦家贫,冬夜常映雪光读书。
16、新学小生:指治学时刻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17、才学兼优: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18、学富才高: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19、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0、博学洽闻: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21、学浅才疏: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22、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味道。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23、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24、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25、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6、入主出奴: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
27、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28、秉烛达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直到天亮。
29、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30、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31、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必须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32、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33、村学究语:指迂腐浅陋的言辞。
34、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35、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36、【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37、【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38、力争上游 再接再厉 凿壁偷光 牛角挂书 夜以继日
39、全神贯注 衔胆栖冰 汗牛充栋 驽马十驾 事半功倍
40、宵旰攻苦 锲而不舍 好学不倦 雪天萤席 一目十行
——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词 40句菁华
1、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2、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3、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5、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 杜甫《春远 》
6、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7、纵有笙歌亦断肠。——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8、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
9、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0、楼外垂杨千万缕。——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11、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杨载《到京师》
12、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13、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4、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崔涂《春夕》
15、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16、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17、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18、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19、把酒送春春不语。——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0、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21、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22、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23、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24、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25、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26、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27、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3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33、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34、斜阳冉冉春无极。——周邦彦《兰陵王·柳》
35、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36、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37、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38、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3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40、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读书的古人名言 40句菁华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12、辞娴美,《西厢》以后,无如《玉合》、《紫钗》、《牡丹亭》三传,置之案头,可以挽文思之枯涩,收神情之懒散。
13、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14、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也。
15、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16、阅《水浒》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方不枉在生一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
17、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前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1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2、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 清 颜元
23、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
24、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
3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