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中考,物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乐音三要素:

3、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6、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7、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9、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0、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1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1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14、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5、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6、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7、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18、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19、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0、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25、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6、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27、计算电功率公式:P=UI=I2R=U2/R(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28、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29、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30、“220V100W”求该灯泡的R和I0?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1)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2、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6、"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0、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1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5、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6、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18、闻其声如见其人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19、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2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面镜成像的规律,*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2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2、盲人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23、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4、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5、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6、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27、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28、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29、吸热:Q吸=Cm(t-t0)=CmΔt

30、电阻:R=ρL/S

31、欧姆定律:I=U/R

32、电功率:

33、人耳区分回声:≥0.1s

3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35、水的沸点:100℃

36、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37、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38、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39、一标准大气压下:①水的凝固点:0℃;②冰的熔点:0℃;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④ 4℃时,水的密度最大。

40、1标准大气压P0=76cm水银柱=760mm水银柱=1.013×105Pa≈105Pa=10.3m水柱.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2)

——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4、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6、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7、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8、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9、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1、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13、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4、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同时注意不是可燃性气体点燃混合就会发生爆炸,必须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才会爆炸)。

15、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16、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1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18、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19、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20、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21、淡黄色固体:硫磺

22、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2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24、黄绿色气体:氯气

25、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27、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8、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29、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3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31、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32、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36、铁锈:(fe2o3)

37、氯化钠(nacl):食盐

38、氧化钙(cao):生石灰

39、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40、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5、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7、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8、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9、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0、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13、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14、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15、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16、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17、、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 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8、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9、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20、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1、抗美援朝的意义:

2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2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4、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25、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26、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2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29、、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家处于不利地位;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30、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4)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淡黄色固体:硫磺

2、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3、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4、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5、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6、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7、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8、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9、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0、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11、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3、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16、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7、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18、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19、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0、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2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23、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24、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2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26、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27、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28、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2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0、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1、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5、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7、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的pH=7。如:水、NaCl

38、常见的酸有盐酸(酸溶液)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3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4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5)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4、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5、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天*的正确使用: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10、连通器的原理:

11、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差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1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1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1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6、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7、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18、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9、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0、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1、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2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3、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4、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25、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26、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7、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8、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9、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0、凹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31、电流表使用注意(两要两不要):

32、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3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34、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5、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6、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37、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38、理解:

39、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0、*面镜的应用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6)

——《基因的本质》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30句菁华

1、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4、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5、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6、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7、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8、神经系统的组成

9、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0、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12、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13、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释放X和储存X。故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

14、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15、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6、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7、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18、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9、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有色体、液泡。叶绿体

20、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1、免疫功能(抗体)

22、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23、大气污染的危害:

2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6、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7、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28、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2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30、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扩展7)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1、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2、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肌肉以肌肉组织为主)。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3、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直接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

4、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6、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7、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8、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0、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11、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1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4、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1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1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7、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8、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9、睾丸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0、维生素A: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维生素C:牙龈出血、坏血病;D: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B1:脚气病,粗粮;B2:口角炎,粗粮;缺铁:贫血

21、遗传信息:*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3、染色体①染色*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遗传信息DNA的载体。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要的。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24、细胞分裂的过程

25、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8、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9、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