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3、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5、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6、对牛弹琴--------白费劲
7、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8、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9、竹笋出土--------节节高
1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13、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14、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5、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8、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19、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2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1、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2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3、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24、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25、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26、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2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2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29、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30、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31、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32、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33、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34、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35、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36、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37、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8、竹篮打水--------一场空
39、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40、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学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3、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4、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5、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6、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7、打破砂锅——问到底
8、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9、大海捞针——没处寻
10、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1、新官上任——三把火
12、老虎拉车——谁敢
13、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14、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15、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1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9、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1、ABB: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22、反义词: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熟―生、冷―暖、重―轻、沉―浮、进―出、升―降、香―臭、是―非、长―短、老―少、慢―快、宽―窄、强―弱、穷―富、胜―败、贵―贱、内―外、恶―善、加―减、清―浊、廉――贪、功―罪、正―偏、奖―罚、优―劣、勤―懒、进―退、买―卖、正―反、爱―恨、贫―富、饥寒―温饱、索取―奉献、真诚―虚假、冷漠―热忱、安全―危险、复杂―简单、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23、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24、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2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6、虎落*阳--------被犬欺
27、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8、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29、老虎拉车--------谁敢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3、对牛弹琴--------白费劲
34、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35、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6、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37、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38、爱慕—喜爱安然—安稳遨游—游览奥秘—神秘懊悔—后悔
39、坚固—牢固坚毅—坚强艰苦—艰难艰难—困难建造—建筑
40、谨防—防备谨慎—慎重惊险—危险精密—周密精致—精巧
——小学语文六年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任选两个造句。折服悲悯景仰唐突顶礼膜拜静默恬静由衷震颤神秘莫测
2、——学会申诉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我们该怎么想有关方面提出申诉?首先要思考哪些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如日记被看、九年义务教育权、肖像权等。其次,学会申诉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3、单韵母:a o e i u ü(6个)
4、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5、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8、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9、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0、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2、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13、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4、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5、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6、打开天窗————————说亮话
1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偷鸡不成————————蚀把米
2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21、竹笋出土————————节节高
22、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4、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5、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7、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9、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0、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1、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3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3、打破砂锅————————问到底
3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3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6、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37、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40、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 40句菁华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3、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4、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5、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6、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7、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8、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10、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1、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16、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17、三国:魏、蜀、吴。
18、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19、岁寒三友:松、竹、梅。
20、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1、《诗经》篇目有关雎、硕鼠等,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22、被鲁迅称为“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是曹操,他开创了建安文学新风。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的是王昌龄的作品《出塞》。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指王安石。
23、杜甫字子美人称诗圣,主要作品有《兵车行》、《春夜喜雨》等,他的作品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24、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25、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的作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怀念母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等被收入小学课本。
26、《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27、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28、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29、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30、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31、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32、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33、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3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5、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6、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37、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38、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39、胡适之相关文学考点: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着有《胡适文存》、《*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40、巴金之相关文学考点: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
1、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1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3、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4、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1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16、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7、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8、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2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2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6、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27、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28、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9、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 等。
30、原子
3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2、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3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34、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35、溶液溶解度:
36、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7、溶解度的计算
38、常用仪器的识别。
3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0、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初中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书上图8-20需注意: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4、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5、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6、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7、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8、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9、黄绿色气体:氯气
10、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1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12、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3、三大化学肥料:n、p、k
14、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15、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6、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1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8、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9、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0、生铁/钢:(fe)
21、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2、铁锈:(fe2o3)
23、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2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5、甲烷(ch4):沼气
26、乙醇(c2h5oh):酒精
27、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2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2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30、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1、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3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3、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35、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6、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37、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8、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只约占全球储水量的2。53%,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39、铁的冶炼
40、铁的锈蚀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改错别字,发现词语、成语、广告语、句子等中的错别字2) 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2、辨字组词4) 多音字组词或在同一个句子中为多次出现的同一个字选择不同读音
3、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6) 查字典填表,选字义。
4、、掌握规律查字典:这个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自不必说,关健是教给学生确定各种结构汉字部首的规律。如左右是部首取左不取右,上下是部首取上不取下,内外是部首取外不取内。形声字取形不取声。学生掌握了规律,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
5、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特色词及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
6、会辨析一些近义词、反义词。
7、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目不转睛.
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 坐井观天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9、写出含有近(反)义词或方位词的成语:前赴后继 左顾右盼 南来北往 东成西就
10、缩句和扩句
11、仿写句子。
12、分辨实写与联想的语句。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异同点。
13、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5、作文。
16、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17、《桃花心木》一文讲述了种树人奇怪的浇水方式,既不( ),也不( ),在文中的表现是:(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文中采用借( )喻( )的写法,说明人成长的道理:只有在( )中生活的人,才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 )的心;
18、《手指》一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作家 ( ),通过饶有趣味地描述五个手指各自的长处短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 ) 的道理。
19、《灯光》中的主人公( )为了实现( ) 的理想,在部队进攻受阻的千钧一发之际,毅然点燃了手中的书本,照亮部队前进的道路。
20、《凡卡》的作者是( )(国家)的( ),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描述学徒中( )、( ) 、( )、( )的悲惨生活,同时还回忆了在乡下时( )和( )两个快乐场景,最后请求爷爷接自己回乡下。只是,这封信爷爷注定是收不到的,因为 ( ) 。当然,即使爷爷收到信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
21、《山中杂记》:本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他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2、《你,浪花的一滴水》:本文以歌颂雷锋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23、《白衣天使》:本文是一篇介绍南丁格尔的人物传记,通过讲述南丁格尔为护理学一生创下的伟大功绩,表达了作者对执着坚毅、无私无畏、用爱心和恒心为伤者带去福音的白衣天使的敬佩之情。
24、《可爱的*》:本文通过对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描述和对侵略者的鞭挞,表达了一个*人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
25、《城市的标识》:本文通过描写树是城市唯一的标识,提醒人们保护我们城市的生态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26、《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本文作者从老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告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27、隔音符号和拼写规则 6.音变
28、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看拼音写词语、句子等
29、理解句子:
30、学写本文第4小节中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