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2、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1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12、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4、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8、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19、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2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2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8、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29、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的经典名句大全 60句菁华
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人必自辱,而后他人辱之。
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10、吞舟之鱼不居潜泽,度量之士不居污世。
1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2、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3、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17、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8、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19、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0、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2、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4、当今之世,如欲*治天下,舍我其谁也。
2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6、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2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2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0、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3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3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5、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36、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3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8、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39、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40、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41、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哭不忍食其肉。
4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5、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46、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47、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4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5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5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2、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5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4、正人心而存仁义,法先王而行王道。
5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57、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5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59、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6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的经典名句大全 50句菁华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4、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9、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10、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1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6、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8、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9、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1、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22、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2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5、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2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0、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3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2、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33、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34、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35、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3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9、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4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4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4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5、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6、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4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8、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49、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5、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16、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1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1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2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2、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2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
2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5、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26、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27、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28、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拉伯雷
29、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鲁迅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3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3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3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5、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3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3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9、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4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1、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42、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致者,命也。
4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4、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4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7、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5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的名言 150句菁华
1、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人不可以无耻
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4、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6、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9、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0、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1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8、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1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0、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1、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22、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4、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8、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9、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3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4、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5、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6、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8、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39、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40、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41、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42、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43、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44、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4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0、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51、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52、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5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5、地方百里而能够王
5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
57、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58、吾善养浩然之气。
5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0、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6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6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名句
64、“王知夫苗乎?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5、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6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孟子的名言警句
68、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孟子的名言警句
69、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7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轲《孟子·告子下》
7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
7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轲
74、人不可以无耻。——孟子
75、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7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77、夫志,气之帅也。——孟轲
78、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孟子
79、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孟子《孟子》
8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81、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82、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83、“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轲《孟子·离娄上》
8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5、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8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7、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
88、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89、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孟子
90、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
9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9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9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9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
9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9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孟子
9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98、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孟子
9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
10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101、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102、尊贤使能,后杰在位。——孟子
103、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04、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10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0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0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0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10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1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111、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1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3、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14、孟子曰:“不以规距,无以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115、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1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17、长幼有序
118、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1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1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2、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123、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124、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6、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说文》
12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128、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29、我们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虚怀若谷。 —— T.S.艾略特
130、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茅盾
1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13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33、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134、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3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3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37、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139、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140、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4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42、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143、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144、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145、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6、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7、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4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5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
1、吾善养浩然之气。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9、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12、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1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16、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9、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20、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21、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3、罪人不孥: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2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6、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8、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2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4、廉顽立懦: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35、守约施搏: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语本《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36、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37、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38、胶鬲之困: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39、取诸宫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40、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关于书籍的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2、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3、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卡菜尔
4、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5、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6、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7、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8、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0、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1、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12、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13、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4、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1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6、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
17、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我一生的嗜好。除了**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19、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0、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21、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22、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23、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24、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25、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26、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27、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28、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霍姆斯
29、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尔泰
30、ldquo;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大全 30句菁华
1、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2、书是人类飞行的翅膀。
3、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4、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5、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6、多做习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7、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8、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1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13、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4、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
1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不要学习很多东西。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7、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9、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20、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21、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22、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23、一天即使只学习一个小时,一年就积累成三百六十五个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
24、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2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2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27、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28、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是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
29、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0、我不知道,世上人会怎样看我;不过,我自己觉得,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一会捡起块比较光滑的卵石,一会儿找到个美丽的贝壳;而在我前面,真理的大海还完全没有发现。
——关于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30句菁华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7、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8、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