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6、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7、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8、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9、寂:1、*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10、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1、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12、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13、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4、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15、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16、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8、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20、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21、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22、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23、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24、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25、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26、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27、夷:1、*(船背稍夷)2、*和、*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8、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9、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30、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31、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32、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33、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34、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35、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36、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37、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38、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39、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0、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3、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4、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5、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6、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7、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8、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9、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10、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11、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2、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13、盖:通盍何不。兼词。盖亦反其本矣。

14、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15、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16、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17、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8、简:同拣选,择。动词。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19、见:同现呈现,露出来。信义安所见乎?

20、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21、见:同现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22、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23、雷:通擂敲击。动词。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24、内:同纳接纳,接受。动词。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25、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26、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吾灵尚依旁汝也。

27、襁:同襁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名词。则人物归亡,襁至而辐凑。

28、善:通缮修治,拭擦。动词。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9、逝:通誓发誓。动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0、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31、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2、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33、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34、县:同悬挂,动词。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35、要:同邀拦住。动词。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36、耶:通爷父亲。名词。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37、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38、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9、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40、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1、直:通值值得。动词。史进道:直什么?

42、质:同锧,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3、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

44、咨:同谘询问。动词。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4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46、*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47、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4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9、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0、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1、诎,通“屈”。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52、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53、邪,通“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54、蕃,通“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55、唱,通“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56、阙,通“缺”。*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57、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58、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59、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6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2)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50句菁华

1、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3、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5、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以头抢地尔。

6、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非死则徙尔。

7、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8、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9、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才美不外见。

10、介:同芥小草。名词。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1、鸠:同纠集合。动词。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12、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3、儽:通累堆矗,积累。动词。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14、栗:同栗发抖。动词。栗深林今惊层颠。

15、每: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16、内:同纳接纳,接受。动词。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17、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18、孽:同孽灾害,罪恶。名词。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

19、殴:通驱驱逐。动词。今殴民而归之农。

20、诎:同屈弯曲。动词。诎右臂支船。

21、矢:同屎粪便。名词。然与

22、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3、说:同说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4、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25、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26、文:同纹纹理。名词。其中多斑文小鱼。

27、畜:通蓄积聚,储藏。动词。故其畜积足恃。

28、厌:通餍满足。形容词。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29、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30、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31、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32、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3、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34、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35、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36、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37、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38、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9、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2、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43、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4、著,通“着”。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45、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46、诎,通“屈”。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47、有,通“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4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9、食,通“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者而食之。——《马说》

50、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2、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3、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4、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6、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7、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8、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9、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10、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1、寂:1、*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12、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13、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4、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5、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16、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17、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18、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19、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20、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2、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儿含乳啼《口技》)

23、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24、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25、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26、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27、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28、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9、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0、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31、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32、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3、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4、渐渐地(益习其声)

34、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3、称引(引喻失义)

35、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36、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7、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38、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39、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40、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

1、鄙

2、察C

3、奉

4、更

5、故

6、号

7、还

8、惠

9、见

10、节

11、进

12、居

13、漫

14、明

15、谋

16、戚

17、奇

18、强

19、清

20、求

21、去

22、入

23、胜

24、实

25、属

26、受(shu)

27、骑

28、本(běn)

29、敝(bì)

30、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31、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2、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33、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4、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35、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36、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37、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38、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9、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40、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5)

——文言文名句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张载

10、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1、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大学》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3、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1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17、布衣得暖真为福,千金*安即是春。

18、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19、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22、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2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4、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6、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27、人各有心,心各有见。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2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9、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30、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1、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32、豆腐多了是包水,梢公多了打烂船。

3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36、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37、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3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39、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40、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6)

——文言文格言 40句菁华

1、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4、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5、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7、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

8、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0、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1、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1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3、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14、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1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6、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17、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18、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19、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20、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21、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2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25、尽信书,不如无书。

2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9、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30、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3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3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7、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

3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4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7)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

1、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2、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7、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8、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9、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10、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11、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13、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1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15、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6、天雨墙坏(雨,下雨)

17、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9、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0、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21、有仙则名(出名)

22、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3、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25、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26、天下缟素(穿孝服)

27、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

28、吾义固不*(义,按照道义)

2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3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31、乃丹书帛(用朱砂)

32、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33、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3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35、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3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7、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38、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39、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词作名词

4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扩展8)

——高中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0、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2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2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3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3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36、*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