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2、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3、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8、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9、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1、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2、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13、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14、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18、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1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道家经典名言 50句菁华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7、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0、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2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22、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2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2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2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8、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29、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30、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
3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3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3、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3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3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40、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41、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2、则仄,月满则亏。
43、穷则反,终则始。
4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5、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47、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4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49、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5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道家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3、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9、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2、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1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9、让他三分,岂不自在;忍耐一刻,何等清闲。
20、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21、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22、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23、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5、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3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3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8、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3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关于道家的经典语录 30句菁华
1、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9、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1、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1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道家励志语录 40句菁华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7、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8、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10、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11、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12、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13、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14、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15、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16、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1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1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19、天与地卑,山与泽*。
20、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1、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2、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23、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4、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5、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9、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3、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34、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35、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36、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3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0、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衡而止。
——道家语录和注解 40句菁华
1、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2、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5、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译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4、译文: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6、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17、译文: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9、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0、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2、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3、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4、译文: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25、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6、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27、译文: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0、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2、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33、译文: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34、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5、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36、译文: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7、译文:把无为当做为,把无事当做事,把无味当做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38、译文: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39、译文: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名言理解 40句菁华
1、不以物挫志。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9、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0、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7、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而道德之质也。
18、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19、译文: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2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3、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4、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5、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6、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28、lsquo;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9、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30、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2、译文: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33、译文: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34、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35、译文: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36、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37、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坚*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改变它、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懂,却不能实现。
38、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佛家道家经典名句 30句菁华
1、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3、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4、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8、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9、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1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1、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12、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13、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4、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15、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2、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2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4、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5、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7、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0、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