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3、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5、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6、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7、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8、杠杆和天*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9、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有力;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10、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3、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5、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6、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7、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18、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9、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20、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1、位移公式:h=1/2gt2
2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24、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5、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26、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27、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28、向心加速度:a向=v/r=ωr
29、推论:w=Fscos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0、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31、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32、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33、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34、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35、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6、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37、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
38、当r﹥r0分子间的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9、本质:热理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40、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间的关系:T=t+273.15K
41、物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有关;
42、在温度一定是,体积小强于大
4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44、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45、电场线的作用:
46、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7、数学表达式:U=Ed;
48、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9、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50、推论:R=U/I;
51、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52、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53、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5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5、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56、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57、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58、光是电磁波:
59、现象:
60、原子从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物理知识点 60句菁华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3、曲线运动的特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改变,所以是变速运动。需要重点掌握的两种情况:一是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叫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运动,另一是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4、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包括:该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明确规律表达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规律的数学公式的物理含义等等。
5、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6、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7、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8、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9、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16、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17、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
18、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19、“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21、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2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23、①水*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24、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5、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6、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27、浮力:
28、功:W=FS=Gh(把物体举高)
29、功率:P=W/t=FV
30、吸热:Q吸=Cm(t-t0)=CmΔt
31、热*衡方程:Q放=Q吸
32、焦耳定律:
33、声速:V=340m/s(15℃)
34、人耳区分回声:≥0.1s
35、大小:E=hν。
36、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37、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38、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39、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40、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41、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42、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3、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4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45、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46、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7、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48、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49、定义式:UAB=WAB/q;
50、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51、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53、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54、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55、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Fv*{P:瞬时功率,P*:*均功率}
56、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57、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8、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59、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6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生物会考知识点 60句菁华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叶绿体:呈扁*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5、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6、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7、列举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8、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9、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10、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11、[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3、群落的空间结构
14、次生演替
15、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6、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7、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保护细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片),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
18、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9、种群增长曲线:
20、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
21、光合作用酶:是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22、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酶的活性最适应
23、DNA四种单体的中文名称?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24、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多样性和适应性
25、生态系统类型:
26、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27、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28、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2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30、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1、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32、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3、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4、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5、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6、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种类:
37、种群概念的理解
38、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39、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0、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41、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4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4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4、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4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7、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4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49、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51、环境影响生物
52、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53、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
54、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55、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56、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7、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58、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5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6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中学物理会考知识点 50句菁华
1、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5、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6、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有力;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7、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8、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12、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4、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1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16、速度公式:vt=gt
17、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18、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19、数学表达式:a=F合/m;
20、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21、力的作用:
22、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2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24、求*均功率:P=W/t;
25、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26、*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7、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
28、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29、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30、吸热,Q为正;放热Q为负;
31、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32、分子的*均动能: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均值。
33、当距离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34、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35、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36、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7、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38、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39、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40、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41、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2、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43、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
44、磁通量发生变化;
45、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46、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47、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的直线;
48、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49、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50、衰变: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线、β射线后生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衰变前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2、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3、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4、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6、判断天*横梁是否*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7、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8、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9、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减小摩擦。
1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1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13、重要结论
14、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15、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6、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17、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8、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1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22、长度的主单位是m
2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2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5、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6、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27、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28、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29、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30、浮力利用:
31、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3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33、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35、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36、通路:接通的电路。
37、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38、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39、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40、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41、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42、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43、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44、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45、*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46、面镜:
47、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48、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49、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0、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52、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53、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54、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5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5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7、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58、伏安法测电阻
59、分子热运动
60、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溶液
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空气的成分
5、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7、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8、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
1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见四
1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4、实验注意的地方:
15、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16、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7、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8、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1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2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21、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22、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4、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
25、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26、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27、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28、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29、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30、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31、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2、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33、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4、铁锈:(fe2o3)
3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36、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37、乙醇(c2h5oh):酒精
38、量筒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39、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40、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等操作,不管用于何处,都要注意随时清洗,用于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以免打破容器。
41、表面皿是由普通玻璃材料制成的中间下凹的圆形玻璃器皿,其外形与手表的玻璃相似,故也称表玻璃其主要用途是:①盛装少量固体或液体样品以供观察; ②用它覆盖烧杯、广口瓶之类的容器,可防止液体损失。
42、吸水性
43、明明催化剂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却说减慢也算。
44、明明是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说不饱和溶液可能更浓。
45、明明大家都叫“银粉”,非说它不是银做的。
46、明明瓶内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47、氧气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
48、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白色烟雾。
49、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可推知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0、任何化学式的书写,正价部分(元素或原子团)一定写前面,负价则放在后头。
51、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故在H2O2中氧元素也显-2价。
5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53、A、B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A与B的质量之比为3:1,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12:1,则下列各式中能够表示该化合物化学式的是( )
5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5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5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58、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59、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60、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光疏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2、曲线运动的特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改变,所以是变速运动。需要重点掌握的两种情况:一是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叫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运动,另一是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3、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4、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5、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7、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8、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0、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1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12、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13、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14、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5、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18、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19、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0、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 天体半径R,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
21、罗兰实验
22、功率:P=W/t=FV
23、放热:Q放=Cm(t0-t)=CmΔt
24、单位换算:
2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6、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7、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8、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9、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0、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31、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3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3、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34、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3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36、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37、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38、电场线的特点:
39、*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40、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41、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4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43、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圈的磁量发生变化时,线圈里就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或者线圈是闭合的,就产生感应电流。从本质上讲,上述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所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44、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45、电阻、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6、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 R成反比)。
47、伏安法测电阻
48、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9、减弱噪声的途径:
50、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5、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6、物体的内能
7、★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8、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9、磁感应强度
10、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1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2、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13、重力:
14、几个互不*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15、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
16、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且最大值Pm=E2/(4r)。
17、在变加速运动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常用于导体棒的动态分析。
18、安培力做多少正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安培力做多少负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在通过纯电阻电路时,又会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19、相距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相距半波长的偶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20、光线通过*行玻璃砖后,不改变光线行进的方向及光束的性质,但会使光线发生侧移,侧移量的大小跟入射角、折射率和玻璃砖的厚度有关。
21、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与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
22、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
2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2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 /2,Vt=(2qU/m)1/2
25、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26、位移公式:h=1/2gt2
27、速度公式:vt=gt
28、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9、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30、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31、计算公式:w=Fs;
32、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33、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
34、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35、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t派用场。
36、功率的表达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37、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38、速度:
39、vt/2=v=(v0+v)/2
40、公式:F合=ma
4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4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43、基本规律:
44、匀减速直线运动
4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6、太阳能
47、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48、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49、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50、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高考化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3、物质的量浓度.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5、实验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实验步骤及常见仪器的性能,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6、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7、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
8、最重要的还是要上课听讲。听课的重要性不用多介绍,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学霸做到了,而学渣只看到了,听讲的时候除了要集中精力,而且一定要多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向老师提问。
9、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1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11、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
12、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3、方程式计算
14、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5、实验室制法
16、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
17、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21、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2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25、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26、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2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28、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9、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0、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31、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32、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33、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3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 A.2H2(g) + O2(g)= 2H2O(g);△H1 2H2(g) + O2(g) = 2H2O(l);△H2 B.S(g) + O2(g) =SO2(g); △H1 S(s) + O2(g) = SO2(g);△H2 C.CO(g) + 1/2 O2(g) = CO2(g);△H1 2CO(g) + O2(g) = 2CO2(g);△H2 D.H2(g) +Cl2(g)=2HCl(g);△H1 1/2 H2(g) + 1/2 Cl2(g) = HCl(g);△H2
35、重视反应过程和实质。
36、学会交流。
37、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8、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39、以氮的氧化物,硝酸,氨气,氨水,铵盐为线索的氮族元素。
40、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4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4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4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44、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45、H2SO4有强氧化性
46、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47、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48、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9、S02能作漂白剂。S0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 液。S02 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0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02使含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50、S02与C1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2、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6、"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0、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1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5、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6、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18、闻其声如见其人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19、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2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面镜成像的规律,*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2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2、盲人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23、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4、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5、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6、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27、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28、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29、吸热:Q吸=Cm(t-t0)=CmΔt
30、电阻:R=ρL/S
31、欧姆定律:I=U/R
32、电功率:
33、人耳区分回声:≥0.1s
3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35、水的沸点:100℃
36、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37、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38、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39、一标准大气压下:①水的凝固点:0℃;②冰的熔点:0℃;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④ 4℃时,水的密度最大。
40、1标准大气压P0=76cm水银柱=760mm水银柱=1.013×105Pa≈105Pa=10.3m水柱.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4、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5、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天*的正确使用: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10、连通器的原理:
11、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差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1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1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1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6、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7、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18、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9、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0、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1、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2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3、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4、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25、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26、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7、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8、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9、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0、凹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31、电流表使用注意(两要两不要):
32、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3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34、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5、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6、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37、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38、理解:
39、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0、*面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