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8、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7、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28、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3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3、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5、柔弱胜刚强。
36、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7、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4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4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4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4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4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4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0、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老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7、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2、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3、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20、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2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人的大智慧。
22、“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2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4、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5、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2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3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33、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5、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36、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8、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39、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40、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41、书是指引我们走上成功之路的明灯。
4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3、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4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7、“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4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50、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7、治大国,若烹小鲜。
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16、"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1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20、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1、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2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5、“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2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8、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0、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6、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3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9、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3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2、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3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3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的名言 100句菁华
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缺乏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缺乏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6、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2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3、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24、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25、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8、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29、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3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32、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5、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39、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4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4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4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43、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4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4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4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47、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9、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50、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5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5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54、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5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5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59、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6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9、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7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1、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7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73、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74、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泰。
75、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7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7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9、踏着进步的阶梯,迈向心灵的彼岸。
80、品读人文社会,开启书香生活。
8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82、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83、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84、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85、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86、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87、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88、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89、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9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9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93、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
9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96、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9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9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9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10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警句 60句菁华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5、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2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4、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2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2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0、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3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3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4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42、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4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4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4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4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4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4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4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5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5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5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5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5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5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5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5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6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2、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8、《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9、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0、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3、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1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18、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3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巧言令色,鲜矣仁!
4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4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47、“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4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4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5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老子的语录 50句菁华
1、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6、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17、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8、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2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4、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7、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者,以其善下。
50、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是癞蛤蟆经典语录完整版 40句菁华
1、好人有好人的道德,底线,和坚持,的确不容易。但坏人的隐忍,小心眼,恶毒,一样都是有大讲究的。
2、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钱人家的幸福值之所以远没有穷人想得那么高,就是因为很多东西一旦被金钱扩大化后,伤痕就更加无法弥合,富人的疼痛往往跟他们可以挥霍的尺度成正比。
3、耿直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变相的圆融,成本低,收益却也不低,是聪明人才知道的诀窍。
4、他怨她的背叛,却不恨,要有恨,就是真的爱了,那才是一个失败者真正的悲哀。
5、马小跳的笔记:1.每个星期给爸妈打一个电话。不能等自己有儿女了,才知道去孝顺什么的。
6、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老子是癞蛤蟆经典语录推荐
7、威武不能屈在王半斤高压手腕下纯粹是美好而荒诞的理想。
8、总之别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聪明孩子就要做减法,大智慧的孩子甚至会做除法。
9、哪怕是一只癞蛤蟆,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充实自己,迟早都有跳出池塘吃上天鹅肉的一天,这个天鹅肉可以是桃李满天下,可以是抱得美人归,也可以是功成名就光耀门楣,还可以是做一名伟大的金融家。
10、钻营钻营,你得先钻进去,随后才能经营。
11、饿寒则温顺如羊似狗,饱暖则如狼似虎。
12、贩夫走卒,市井小民,*显贵,皇亲国戚,说到底都是一只只披着身份衣裳的阿猫阿狗,有些笨点,有些聪明点,每天喂养一下,总有物尽其用的一天。
13、这个世界上很多男人为自己活着,可女人不一样,小时候为父母活着,大起来为丈夫活着,然后为孩子活着,不管是否乐在其中,都需要顾虑太多太多,女人苦心经营一个形象,不容易。
14、找个女人一起浪迹天涯,老死在面朝古寺春暖花开的地方。
15、优秀的女人一定会折戟在没她那么优秀的男人手里,只要这个男人脸皮够厚耐心够好。
16、赵甲第从来都是不惮以最大恶意揣度他人的,因为他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不去失望。
17、很多道理,越是亲近的人苦口婆心,效果不大,反而是敌人和不相干的人,偶尔发语,才出奇的振聋发聩。
18、愈是跟高手过招,并不需要自个儿在那边大刀乱舞,等高手们自己犯错,是个最省力的聪明法子。
19、你倒是上啊,怕个吊,不追怎么知道成不成,追不上不丢人,追上了狠狠日。
20、孩子头顶的天空都是单纯的,干净的,但也是狭窄的,很多孩子在大人的呵护下在一亩三分地上洋洋自得,很舒服地做一只井底之蛙。
21、好的女孩,在她最璀璨的青春里为一个男人绽放的时候,那个男人不管如何冷漠自私,都应该多付出一点耐心。
22、她就是当之无愧的校花,不管她以后是否沧桑,是否红颜易老,都注定是数千学子们心口上的红痣,总会让他们在回忆中学时代的时候就想起曾有这样一个学姐或者学妹,骄傲地绽放,不曾被谁采撷。
23、是*凤雏,南阳卧龙,渭水飞熊?还是那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一退再退,风波恼我,我恼风波。逆水行舟,风波远我,我远风波。
24、我就是穷人的孩子,能做的除了拼命还是拼命最后他妈的还是拼命,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成为富人的孩子。
25、任何一个圈子,不管是凤头还是鸡头,都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26、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的人民……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27、城市太大,生活太苦,所以就有了一个个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可怜孩子。
28、一个裤裆里有鸟不管大小的家伙,读书的时候连几本破书都玩不过,以后进了社会,十有八九也是被别人玩残玩死的命。
29、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又迷路了,你会回来找我再背我吗? 好,那时候你站在原地等我。
30、有钱不可耻,不会花才操蛋。
31、都是各自的命,富人羡慕没钱人的安稳,穷人羡慕有钱人的鲜丽,进了一座城,出了一座城,进进出出,累了一辈子,最幸福的往往是那些始终呆在原地看风景的,只要无大病无大灾,其实都不用去嫉妒谁。
32、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狼,肚里咽着肉,嘴里叼着肉,还要弓着腰,咬着牙去搏杀。
33、就算自己不喜欢撒谎,在必须撒谎的时候,就尽量放烟雾弹打马虎眼,坚决不能做有一说一的实诚人。
34、真结婚,也是一个下嫁了,一个高攀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在小市民家庭,小康或者中产的,就容易出现很多分歧摩擦,夫妻生活不是朋友一起抽烟喝酒那么畅快的,柴米油盐,几年之痒,生儿育女,婆媳关系,都是*不见血的软刀子,谈恋爱,我能拍胸脯对张昕说我马小跳现在是真回头了,想只对你一个人好,但结婚,我不敢保证能给她一份她想要的幸福。所以早聚早散好聚好散,就是情理之中了。
35、女人天生丽质就跟男人出身富贵之家一样,是最大的幸运资本,但后天修养,一样重要,多少富二代红二代公子哥最终泯然众已,多少漂亮女人沦为权力和金钱的玩物,人老珠黄?
36、《红楼梦》警幻仙姑对贾宝玉说过,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二字。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懂吗?这才是意淫的精髓!
37、一个人在山脚再喊得起劲,山腰和山头上的人都懒得理会。
38、人情这东西是易消耗品,一旦用过一次,就开始迅速贬值,除非不断培养巩固。
39、手机屏幕是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居中坐着一丝不苟的赵家老佛爷,一边是当时已经貌合神离的赵甲第父母,一边是哭鼻子红眼睛的年幼赵甲第,身后站着比他高出一个脑袋做出胜利手势的王半斤,最角落怯弱站着从小就安宁*静的齐冬草。
40、像一个偏执狂,对自己和对敌人都一条后路,不留丝毫余地。
——100句老子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老子名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老子名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老子名言: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老子名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老子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老子名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老子名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0、老子名言:治人事天,莫若啬。
11、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12、老子名言: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老子名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4、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老子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老子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8、老子名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老子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2、老子名言: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3、老子名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4、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5、老子名言: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6、老子名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7、老子名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8、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0、老子名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