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化学,知识点总结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的特征:

4、加热时,应注意离火的远近,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不要碰到灯芯(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5、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6、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0、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2、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3、三大化学肥料:n、p、k

14、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5、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6、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7、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8、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19、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0、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21、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3、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4、天然气:甲烷(ch4)

25、生铁/钢:(fe)

26、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7、铁锈:(fe2o3)

2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9、甲烷(ch4):沼气

30、煤气:一氧化碳(CO)

31、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3、氧化钙(CaO):生石灰

34、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35、氢氯酸(HCl):盐酸

36、乙酸(CH3COOH):醋酸

37、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38、物质的组成

39、物质的分类

40、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2、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

3、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5、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6、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7、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8、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1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1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1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3、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4、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5、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6、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7、过滤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在玻璃捧引流。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2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3、量筒的使用

24、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5、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27、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28、注意事项:

29、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0、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31、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2、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3、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3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5、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6、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37、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38、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39、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40、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41、炭黑 颜料

42、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43、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44、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45、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46、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47、设备:高炉

48、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成酒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

49、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气球B.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食醋除去水垢D.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5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清新空气C.不锈钢D.冰、水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5、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6、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7、实验装置p34、p35

8、操作步骤:

9、水的性质

10、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1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2、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14、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15、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16、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7、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18、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9、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20、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21、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22、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3、炭黑 颜料

24、太阳能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理:fe2o3+3co==2fe|+3co2

27、设备:高炉

28、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29、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3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4、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5、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36、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7、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8、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5、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6、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7、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8、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9、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0、三大化学肥料:n、p、k

11、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12、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13、石灰石/大理石:(caco3)

14、氧化钙(cao):生石灰

15、乙醇(c2h5oh):酒精

16、汞(hg):水银

17、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18、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19、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20、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2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2、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23、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24、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2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7、(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28、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29、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30、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3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3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3、溶液

34、*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35、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3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7、黄绿色气体:氯气

38、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9、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40、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3、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4、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5、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6、眼的卫生保健:

7、显微镜的构造

8、人在*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9、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10、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1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12、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卵细胞是人体内的细胞。

13、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叫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

14、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止血和凝血。

15、心脏血管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动脉;其中含氧气最多的血管是肺静脉。流动脉血的血管是肺静脉、主动脉。

16、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途径;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右心室、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左心室、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7、在眼球结构中调节瞳孔大小的是虹膜,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是晶状体,调节晶状体凸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具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的结构是视网膜;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近视眼方法是配带凹透镜。

18、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中枢神经指的是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指的是脑和脊髓中的灰质。

19、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每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要求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缺一不可。

20、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21、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22、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23、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24、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5、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26、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27、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28、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9、芽的分类:顶芽和侧芽。芽的发育: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由幼嫩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0、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1、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2、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33、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4、消化液中不含消化液的消化酶的是(胆汁)

35、买袋装食品的时候应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成产厂家、营养成分搭配表、是否含添加剂等

36、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_______或_____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________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

37、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_____发育成的。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8、不是构*体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人体一但缺乏它,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39、维生素种类 ,人们每日对它们的需求量也 ,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是重要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

40、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

4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4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43、生物能进行呼吸。

44、食物链和食物网:

45、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47、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48、衍射记忆法。

49、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50、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2、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3、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4、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5、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6、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具体见P55)

7、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8、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9、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10、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1、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2、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13、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14、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15、子房壁发育果皮(可食用部分)

16、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17、果农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如果树嫁接)

18、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

19、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0、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21、鸟卵的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

22、*的卵才能发育成雏鸡。

23、从蛋壳孵化后身体有羽毛能自行觅食的可视为早成鸟(如:小鸡小鸭等)若无羽靠双亲喂食是晚成鸟(如燕子、麻雀)

24、*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卵在子宫发育,早期由卵黄提供营养以后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40周后从*分娩。

25、人类新生命的开始于*卵。

2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有性生殖)

27、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

28、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和子代联系的“桥梁”。

29、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0、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31、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绿色水库)、草原、海洋、湿地(地球之肾)、农田、城市等。

32、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之间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33、食物链:a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4、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

35、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领域的总和。

36、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7、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8、植物的组织培养

39、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0、*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

1、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1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3、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4、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1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16、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7、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8、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2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2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6、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27、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28、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9、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 等。

30、原子

3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2、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3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34、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35、溶液溶解度:

36、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7、溶解度的计算

38、常用仪器的识别。

3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0、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初中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书上图8-20需注意: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4、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5、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6、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7、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8、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9、黄绿色气体:氯气

10、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1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12、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3、三大化学肥料:n、p、k

14、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15、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6、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1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8、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9、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0、生铁/钢:(fe)

21、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2、铁锈:(fe2o3)

23、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2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5、甲烷(ch4):沼气

26、乙醇(c2h5oh):酒精

27、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2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2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30、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1、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3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3、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35、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6、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37、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8、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只约占全球储水量的2。53%,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39、铁的冶炼

40、铁的锈蚀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8)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淡黄色固体:硫磺

2、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3、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4、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5、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6、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7、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8、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9、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0、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11、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3、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16、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7、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18、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19、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0、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2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23、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24、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2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26、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27、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28、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2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0、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1、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5、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7、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的pH=7。如:水、NaCl

38、常见的酸有盐酸(酸溶液)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3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4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9)

——小学语文六年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任选两个造句。折服悲悯景仰唐突顶礼膜拜静默恬静由衷震颤神秘莫测

2、——学会申诉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我们该怎么想有关方面提出申诉?首先要思考哪些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如日记被看、九年义务教育权、肖像权等。其次,学会申诉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3、单韵母:a o e i u ü(6个)

4、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5、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8、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9、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0、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2、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13、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4、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5、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6、打开天窗————————说亮话

1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偷鸡不成————————蚀把米

2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21、竹笋出土————————节节高

22、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4、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5、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7、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9、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0、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1、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3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3、打破砂锅————————问到底

3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3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6、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37、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40、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