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的特征:
4、加热时,应注意离火的远近,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不要碰到灯芯(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5、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6、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0、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2、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3、三大化学肥料:n、p、k
14、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5、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6、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7、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8、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19、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0、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21、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3、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4、天然气:甲烷(ch4)
25、生铁/钢:(fe)
26、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7、铁锈:(fe2o3)
2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9、甲烷(ch4):沼气
30、煤气:一氧化碳(CO)
31、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3、氧化钙(CaO):生石灰
34、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35、氢氯酸(HCl):盐酸
36、乙酸(CH3COOH):醋酸
37、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38、物质的组成
39、物质的分类
40、溶液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2、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
3、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5、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6、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7、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8、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1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1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1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3、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4、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5、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6、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7、过滤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在玻璃捧引流。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2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3、量筒的使用
24、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5、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27、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28、注意事项:
29、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0、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31、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2、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3、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3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5、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6、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37、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38、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39、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40、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41、炭黑 颜料
42、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43、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44、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45、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46、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47、设备:高炉
48、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成酒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
49、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气球B.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食醋除去水垢D.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5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清新空气C.不锈钢D.冰、水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5、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6、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7、实验装置p34、p35
8、操作步骤:
9、水的性质
10、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1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2、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14、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15、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16、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7、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18、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9、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20、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21、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22、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3、炭黑 颜料
24、太阳能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理:fe2o3+3co==2fe|+3co2
27、设备:高炉
28、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29、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3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4、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5、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36、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7、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8、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5、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6、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7、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8、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9、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0、三大化学肥料:n、p、k
11、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12、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13、石灰石/大理石:(caco3)
14、氧化钙(cao):生石灰
15、乙醇(c2h5oh):酒精
16、汞(hg):水银
17、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18、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19、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20、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2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2、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23、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24、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2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7、(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28、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29、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30、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3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3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3、溶液
34、*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35、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3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7、黄绿色气体:氯气
38、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9、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40、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3、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4、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5、庄子为什么在文章中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6、开篇点题;
7、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8、“学者不禁心里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学者为什么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重点词语积累。
10、文学常识积累。
11、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12、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13、线索法
14、支点法
15、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
1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17、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8、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20、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2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22、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2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5、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26、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27、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8、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29、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30、短语
3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3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34、请写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35、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36、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B春雨贵如油
37、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就以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
3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三)课文分析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细胞膜功能:
3、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4、糖类:
5、水存在形式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6、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7、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8、叶绿素a
9、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10、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1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卵细胞)增殖
13、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14、清朝发展
15、“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16、“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17、“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18、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19、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20、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2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2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23、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4、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5、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26、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27、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28、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9、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30、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1、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3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33、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34、C、H、O、N四种元素含量比较: 鲜重:O C H N; 干重:C O N H
35、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
36、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中要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37、还原糖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含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38、蛋白质的功能: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载体蛋白 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免疫作用,如抗体。
39、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40、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
1、分数: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4、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12=2×2×3
5、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6、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7、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8、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9、205≈2 (保留整数)
10、不用算的先抄下来
11、分数与除法
12、真分数<1≤假分数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15、方程的意义
1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7、数量关系式
18、根据运算定律写出:
19、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甲数是( );乙数是( )。
20、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21、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22、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23、明明买了6本练习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习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
24、乘法交换律:axb=bxa
25、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6、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2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28、任意两个奇数的*方差是2、4、8的倍数。
29、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30、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3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32、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33、用计算器来验算
3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35、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36、对*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37、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的位数,小数表示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化简。
38、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9、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40、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3、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4、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6、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9、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10、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11、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12、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3、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14、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15、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1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18、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9、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21、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22、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3、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4、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2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关节、骨骼肌】
26、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因为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27、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8、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29、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行
30、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