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小学语文,知识

1、伊朗的影响力虽然很大但是受到其他地区的势力干扰而大打折扣,特别是土耳其,他们与伊朗有非常大的商业利益。

2、多亏最近的改革措施,这些渔场虽然枯竭但是总体上处在恢复中。

3、意大利的债务负担虽然庞大但是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

4、这一结论虽然言简意赅,但是似乎判断失误。

5、祈使句: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制止、劝阻、建议、祝愿等,它的特点是有祈使的语气。祈使句常常是非主谓句。句末一般用句号或感叹号。

6、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7、常见的几种句式变换

8、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9、那*静的水犹如一面镜子,将周围的景物都倒影在一起,形成了一副山水画。

10、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

1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12、她一面琢磨,一面向后把身子往椅子靠去。

13、那只是你的一面之词。

14、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15、阅读理解

16、治愈的方法是以毒攻毒。

17、成语之最

18、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19、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20、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2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3、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24、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25、大海捞针--------没处寻

26、竹篮打水--------一场空

2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8、对联

29、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30、建国初期我们强调战天斗地,向自然进军,开展围湖造田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31、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由古代的屈服变为征服和占有的态度,似乎人类只有战天斗地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32、虽然许多人跳民族舞蹈是自得其乐,但全国各地也有职业的舞蹈演员。

33、热衷于恶作剧和反恶作剧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以及士兵们,以自得其乐的方式使战火纷飞的生活显得不那么难以承受。

34、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35、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6、新官上任--------三把火

37、兔子尾巴--------长不了

38、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9、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0、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41、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42、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43、、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44、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45、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46、一模一样——雷同

47、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48、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49、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 :

50、“尊敬老人” 公益广告词 :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1)

——小学语文知识 100句菁华

1、虽然这座桥已经建了很多年,但是她依然很坚固。

2、多亏最近的改革措施,这些渔场虽然枯竭但是总体上处在恢复中。

3、虽然她很活泼,但是她内心世界是个十分文静的女孩。

4、认识隔音符号。

5、这一结论虽然言简意赅,但是似乎判断失误。

6、词语的理解

7、词语的逻辑归类。

8、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9、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10、修改病句。

11、他每天晨练,已经习以为常。

12、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1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14、秋天到了,田野里布满了野花,她一面摘着野花,一面唱着欢快的歌。

15、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16、我经常一个人一面独自品着香茗,一面思考着生活的智慧。

17、在我们最出色的人身上都有任性的一面。

18、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19、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0、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21、雪花是人类心灵的写真,当我们看到了雪花的时候就看到了人儿最纯洁的一面。

22、那水清得像一面镜子。

23、与其和敌人正面冲突,不如使他们互相内斗,耗损战力,这是以毒攻毒的高招。

24、他错失了一位贤惠的姑娘。

25、小红经常向别人夸示自己有多贤惠。

26、其基本原理是「以毒攻毒」,即对患者施予在健康人身上会引起类似该待治病症的物质。

27、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又... ...就... ... 接着 ...

28、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29、根据意思填成语

30、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31、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2、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3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4、词语的仿写。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35、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36、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37、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38、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39、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0、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41、竹篮打水--------一场空

42、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43、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44、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45、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46、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47、竹笋出土--------节节高

48、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49、我们在奥克兰的生活进一步稳定,爸爸刚换了一份新工作。周末放假我们会去附近的一些小城市游览或小住一二日,悠闲自得其乐。菲雅又参加了柔道及攀岩等训练。

50、夏皮拉手上拿著一罐啤酒,身旁有两只哈巴狗作伴,他看来和正在啃骨头的狗狗一样自得其乐。

51、当父母忙着商讨类似如何在混合人种的家庭里抚养孩子这样重要的问题时,孩子们却自得其乐,他们骑马,唱中文歌或做香煎葱油饼。

52、要学习老愚公战天斗地的精神。

53、鲁迅曾经置身于其中,十余岁时就充当过义勇鬼,自得其乐,这对他的创作有着忽明忽暗的影响,主体参与性很强。

54、她又自得其乐地想象各种豪华风雅的场面,在这些场面里她是人们目光的焦点,主宰命运的女神。

55、夏天的时候坦腹睡在岸边的长凳上,也是自得其乐。

56、人只需一小方净土就可以自得其乐地生活,而他用以长眠的地方,则可以更小些。

57、虽然妹妹游得不怎么样,但她现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欢游泳,待在水里可以自得其乐。

58、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59、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60、说明顺序

6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62、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63、倒挂起来睡觉的动物是蝙蝠,合不拢眼睛睡觉的是鱼。 4、填反义词:

64、瞎子点灯--------白费蜡

65、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这样标调准没错!

66、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67、老虎屁股--------摸不得

68、ABB

69、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70、AABC

7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72、ABAC

73、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74、蚕豆开花--------黑心

75、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7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78、八仙聚会--------神聊

79、草把做灯--------粗心(芯)

80、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8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8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83、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84、瞎子戴眼镜--------装饰

85、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86、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87、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88、狗吃热肉——又爱又怕

89、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90、黄牛---两边摆

91、七寸脚穿三寸鞋——硬装。

92、六月连阴天——不见清(晴)。

93、汉朝文书——刘表

94、单刀赴会——关胜

95、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96、(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97、(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98、(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99、“说普通话”公益广告词 :

100、“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2)

——小学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3、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4、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5、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6、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7、打破砂锅——问到底

8、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9、大海捞针——没处寻

10、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1、新官上任——三把火

12、老虎拉车——谁敢

13、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14、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15、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1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9、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1、ABB: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22、反义词: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熟―生、冷―暖、重―轻、沉―浮、进―出、升―降、香―臭、是―非、长―短、老―少、慢―快、宽―窄、强―弱、穷―富、胜―败、贵―贱、内―外、恶―善、加―减、清―浊、廉――贪、功―罪、正―偏、奖―罚、优―劣、勤―懒、进―退、买―卖、正―反、爱―恨、贫―富、饥寒―温饱、索取―奉献、真诚―虚假、冷漠―热忱、安全―危险、复杂―简单、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23、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24、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2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6、虎落*阳--------被犬欺

27、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8、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29、老虎拉车--------谁敢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3、对牛弹琴--------白费劲

34、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35、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6、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37、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38、爱慕—喜爱安然—安稳遨游—游览奥秘—神秘懊悔—后悔

39、坚固—牢固坚毅—坚强艰苦—艰难艰难—困难建造—建筑

40、谨防—防备谨慎—慎重惊险—危险精密—周密精致—精巧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3)

——小学语文总结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查字典: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2、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能够准确认识小学生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以及多音字的各个注音和组词,以及形近字的辨别。)

3、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分辨实写与联想的语句。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异同点。

6、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

7、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8、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9、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10、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11、注意ü上的两点要省写规则。

12、区别*舌音与翘舌音。z、c、s与zh 、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翘起顶住上腭(e)前,因而叫翘舌音。以z、c、s做声母的字,都是*舌音的字;以zh、ch、sh做声母的字,都是翘舌音的字。

13、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14、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和多义字。

1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16、注意把字写正确。

17、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18、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19、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20、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2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22、描写夏天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23、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24、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25、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流、古色古香

26、描写人很有精神: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精神焕发、

27、描写人物慌张的成语: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落荒而逃

28、描写态度和蔼的:*易近人、和蔼可亲、合声细语、笑容可掬、笑容满面

29、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洛阳纸贵

30、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31、形容骄傲的成语:班门弄斧、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唯我独尊、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命不凡

32、表现社会风貌的成语:欣欣向荣、万象更新、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繁荣昌盛

33、含有夸张的:地动山摇、惊天动地、气吞山河、震天动地、气壮山河、气贯长虹、顶天立地

34、含有“笑”意思的:粲然一笑、哄堂大笑、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嫣然一笑

35、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36、夸张。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37、顺承式

38、转折式

39、《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40、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4)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转折式。

4、认识什么是句子。

5、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7、并列式。

8、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9、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10、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1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12、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13、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老师《诫子书》

15、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16、刨:我刨(bào推刮)*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17、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

18、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19、菠(bō)菜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实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难吃。

20、描写春天的诗句:题号加粗的是常见的诗句

2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2、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23、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4、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5、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

2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29、莉莉学习不努力的事情在大会上被曝(bào)光后,她决心要改变一曝(pù)十寒的学习态度。

30、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之意。

31、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为《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32、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加顿号。示例:初中一、二年级‖国棉六、七厂

33、修辞方法及作用

34、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5、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36、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37、猜字谜

38、上声变调

39、《悯农二首》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0、《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1、《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3、《小儿垂钓》胡令 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45、武松;林冲

46、轻声和儿化

47、表语言的延长、声音延续。如:“要不--摔跤”

48、“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9、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_句,因为它_。

50、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5)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计划 50句菁华

1、月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2、月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习作教学

6、能正确、清晰、熟练地打出手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能看(听)懂说话速度教慢、口型较明显的词语和句子。

7、准确认识456个生字,掌握本册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8、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9、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语言交际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10、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1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1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15、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16、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17、语文园地一3课时

18、本单四篇课文的语言都很优美,要让学生多读、细读、精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内空,体会感情,陶冶情操。其中三、四两篇课文,如果学生有潜力、有兴趣,也可以鼓励学背诵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9、学会常用汉字270个,认识90个。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学习积累词语。

20、对新知识点要增加训练量。

2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优势,精心设计预习作业,使学生在走进课堂前就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乐学、会学、乐用。

22、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

2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24、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2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6、写话

27、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28、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29、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0、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35个生字,其中10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正确书写,会认35个生字,不要求会写。

31、乐于参加讨论和辩论,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

32、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课外知识量。

33、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34、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3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当众说话,愿意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等。

36、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37、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8、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理解。

39、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0、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1、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4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4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4、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45、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46、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47、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6)开展合作学习。

  (7)组织好全班交流。

48、认识逗号。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49、关心每一位学生,致力于每位学生的长足发展,坚持分层作业,让优等生享受挑战的乐趣,让后进生找回成功的信心,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等的鼓励和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计划 4

  一、课标要求:

50、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6)

——小学语文六年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任选两个造句。折服悲悯景仰唐突顶礼膜拜静默恬静由衷震颤神秘莫测

2、——学会申诉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我们该怎么想有关方面提出申诉?首先要思考哪些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如日记被看、九年义务教育权、肖像权等。其次,学会申诉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3、单韵母:a o e i u ü(6个)

4、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5、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8、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9、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0、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2、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13、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4、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5、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6、打开天窗————————说亮话

1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偷鸡不成————————蚀把米

2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21、竹笋出土————————节节高

22、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4、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5、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7、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9、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0、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1、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3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3、打破砂锅————————问到底

3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3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6、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37、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40、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7)

——小学语文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3、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5、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6、对牛弹琴--------白费劲

7、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8、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9、竹笋出土--------节节高

1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13、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14、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5、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8、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19、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2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1、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2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3、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24、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25、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26、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2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2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29、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30、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31、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32、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33、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34、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35、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36、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37、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8、竹篮打水--------一场空

39、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40、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8)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4、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5、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8、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9、车到山前——必有路

10、虎落*阳——被犬欺

11、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2、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3、大海捞针——没处寻

14、打开天窗——说亮话

15、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6、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7、新官上任——三把火

18、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9、猫哭耗子——假慈悲

20、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21、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2、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23、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4、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25、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7、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28、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9、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0、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1、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3、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3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35、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36、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37、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8、形容词:

39、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0、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小学语文知识 50句菁华(扩展9)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韩非子)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3、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4、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5、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7、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8、阿房宫赋 杜牧

9、短歌行 曹操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1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3、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14、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5、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8、固

19、及

20、度

2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2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24、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5、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2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7、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28、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2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30、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3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3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3、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34、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35、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36、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37、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38、汉魏晋诗三首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5

  成语

3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40、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