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单独做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5、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8、有理数减法法则
9、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0、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1、有理数除法法则
1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13、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14、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15、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6、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7、“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1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19、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0、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2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2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23、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4、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5、关于尺规的功能
26、无理数
27、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8、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9、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代数式
5、添括号法则
6、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
8、普查与抽样调查
9、频数直方图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2、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3、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15、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16、ADBCADBC180°—∠1—∠2∠3+∠4
17、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18、*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9、绝对值:
20、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2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3、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5、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7、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8、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9、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30、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3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3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3、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4、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3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36、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7、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8、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9、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0、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4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4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44、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4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46、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47、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4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49、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50、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7、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0、不同点:
1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2、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3、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4、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5、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6、*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17、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18、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9、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0、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21、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3、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4、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5、“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6、*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7、*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29、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2、性质
3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4、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7、*行线的判定:
38、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1 正数与负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3、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5 有理数的乘方
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6、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7、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8、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9、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0、有理数除法法则
1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13、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14、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6、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17、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18、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9、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0、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2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2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2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5、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6、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7、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8、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9、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行。
2、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3、*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变换,简称*移。
4、相反数
5、绝对值|a|≥0.
6、有效数字:
7、科学记数法:
8、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9、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图形的*移可以转化为点的*移。坐标*移规律:①左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1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1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7、1.2
18、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9、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0、点、线、面、体
21、正方体的*面展开图:11种
2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3、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5、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26、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28、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9、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30、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1、共同点:
32、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4、*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35、*行线的性质:
36、绝对值
37、2用坐标表示*移
38、1三角形的边
39、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分线
40、图形*移的性质:
4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42、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4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4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5、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46、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4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 或 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48、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49、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50、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
1、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对应的思想。
3、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4、列代数式
5、代数式的值
6、列代数式要注意
7、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9、负数:小于0的数。
10、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2、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乘法交换律:ab=ba
14、*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17、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18、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9、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1、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22、*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23、多做综合题。
24、垂线的性质:
25、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26、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27、有理数减法法则
28、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29、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30、求几何概率:
3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32、第三边取值范围:a—b
33、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34、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5、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36、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37、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38、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9、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40、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41、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42、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43、乘方的定义:
44、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
45、*移:
46、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47、数学思考——规律探索
48、注意:
49、保持好心态
50、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恰当词浯填空。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6、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10、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2、从炼字角度赏析“潮**阔,风正一帆悬”。
13、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7、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18、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9、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20、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21、“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22、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25、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6、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7、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8、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29、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30、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1、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32、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33、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34、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5、涉猎:粗略地阅读。
3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7、见往事:了解历史。
3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3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40、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41、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42、不强调进步
43、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44、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45、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6、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4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48、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9、解释下列词语。
50、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8、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9、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10、(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11、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行四边形。
12、沿高剪开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13、(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14、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15、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16、在圆柱的立体图形中,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但在圆柱的*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宽(或正方形的边长)才是圆柱的高。
17、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为前提。
18、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
19、分数乘除法。
20、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1、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22、画高:
23、成数:
24、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5、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26、圆柱的特征:
27、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28、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9、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0、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3、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4、比例尺的分类
35、图上距离:
36、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37、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8、3 0
39、数与代数:
40、综合应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课文内容把握
2、乃:于是,就。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5、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10、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2、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13、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4、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15、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1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17、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18、“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9、“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20、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24、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2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27、红白相映,从视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8、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2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30、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