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4、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6、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7、*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9、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0、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1、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12、732732写作10.732。

1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14、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15、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

16、当被除数(不为0)除以一个小于它的数时,商大于1。

17、3或9 的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或9的倍数的数

18、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19、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0、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2、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23、3.85立方米=()立方分米4升40毫升=()升

2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25、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26、8÷[14-(9.85+1.07)](2.44-1.8)÷0.4×20

27、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28、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加快速度用了4小时,他往返一次*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3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5、用计算器来验算

6、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7、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8、*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9、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10、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11、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 b = 2 S ÷ h - a

12、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3、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14、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5、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7、运算定律和性质:

18、(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9、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20、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2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2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25、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2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7、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2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2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30、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3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32、对*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3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3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3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3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8、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39、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更合适。

40、5 4 0 0 1

41、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4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43、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4、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45、公式

46、分数: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7、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48、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9、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50、有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是( 9和10 )。

51、几个数的( 最大公因 )数的所有( 因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 )数的所有( 倍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52、用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8 )个,此时所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每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 (2×2×6)÷(1×1×6)=4 )倍。

53、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方厘米,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54、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55、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6、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57、常用的3.14的倍数:

58、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5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60、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3、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4、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7、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8、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9、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0、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2、读作:x的*方,表示:两个x相乘。

1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14、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15、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16、重叠法;

17、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18、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19、长方形面积=长×宽 S = a b

20、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 2

2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22、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23、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24、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26、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7、(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28、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9、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0、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31、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32、*行四边形的特点:

3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4、可以表示起点

35、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6、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3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8、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 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39、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40、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1、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730 ),最小的是( 2370 )。 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4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43、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37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23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最小的合数。

44、<<1,□里可以填的自然数有( )。[写出所有可能]

45、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4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47、图形左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移列数不变。

4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49、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50、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单独做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5、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8、有理数减法法则

9、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0、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1、有理数除法法则

1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13、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14、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15、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6、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7、“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1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19、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0、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2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2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23、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4、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5、关于尺规的功能

26、无理数

27、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8、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9、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7、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8、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9、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2、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13、推论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14、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分

15、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16、*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17、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18、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9、运用公式法

20、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1、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5、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6、因式分解

2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29、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1、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32、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3、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34、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36、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37、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2、存在条件相同。3、0的算术*方根与*方根都是0

38、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9、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40、二元一次方程

41、*均数

42、众数

43、中位数

44、中位数与众数

45、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46、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47、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48、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49、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50、实数的相反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50句菁华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7、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8、减法公式:

9、口算时:

10、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1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

12、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14、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15、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1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17、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9、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0、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2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2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5、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6、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27、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2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2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30、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31、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32、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33、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34、最大公因数

35、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6、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3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3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39、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0、运算定律

4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43、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米、公顷。

44、种植问题。一棵果树的占地面积=株距×行距

45、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46、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7、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48、*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行四边形的高。

49、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50、求整数的近似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3、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科学记数法

5、角的度量

6、角的性质

7、方程的解

8、普查与抽样调查

9、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10、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11、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3、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1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5、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6、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17、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18、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9、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2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4、有理数除法法则

25、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7、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8、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0、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31、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项。

32、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3、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4、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5、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36、科学的预习方法

37、科学的听课方式

38、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 降幂排列).

39、生活中的数学

40、数学思考——规律探索

4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42、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43、a可以表示什么数

44、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45、相反数的求法

46、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47、绝对值的化简

48、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49、加法性质

50、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的特征:

4、加热时,应注意离火的远近,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不要碰到灯芯(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5、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6、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0、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2、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3、三大化学肥料:n、p、k

14、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5、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6、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7、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8、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19、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0、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21、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2、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3、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4、天然气:甲烷(ch4)

25、生铁/钢:(fe)

26、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7、铁锈:(fe2o3)

2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9、甲烷(ch4):沼气

30、煤气:一氧化碳(CO)

31、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3、氧化钙(CaO):生石灰

34、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35、氢氯酸(HCl):盐酸

36、乙酸(CH3COOH):醋酸

37、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38、物质的组成

39、物质的分类

40、溶液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8)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

2、正方形判定定理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4、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6、多位数的读法:

7、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8、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10、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1、判断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反之不成反比例关系。(简说:用乘法,积一定,成反比)

12、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13、负数:

14、数轴:略

15、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6、圆柱的切割:

17、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18、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19、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20、33……、

21、判断题

22、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3、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

24、原点:也就是数字 0 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 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25、单位长度:由所要表示多的大小来决定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数字偏大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小一 些,如果数字偏小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大一些。单位长度不一定每个刻度只能表示 1。

26、轴对称:

27、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8、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2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30、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31、温馨提示: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计算容积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

32、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a。

33、分数乘除法。

34、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35、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36、如果不动脑筋找技巧,用我们手中小小的电子计算器做加法计算也非常麻烦.例如,计算9+10+11+12=?就要按11次键(想一想为什么?)像这样,计算:1+2+3+4+……+98=?一共要按多少次键?

37、某人闲着无事,在纸上从9一直写到309,它一共写了多少个数字?

38、在1、2、3、4、5……499、500.问数字“2”在这些数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39、扇形统计图:

40、能表示出正数、0、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