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积累类:
2、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语言精炼,表意准确,抓住关键。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3、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
4、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5、顿号
6、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7、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8、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9、语言描写。
10、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1、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2、“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16、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7、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8、岁寒三友:松、竹、梅。
19、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20、表达方式
21、(第1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作一只萤火虫?
22、(第5段)“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作者为什么会首先让孩子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学习拉丁语?
23、(第7段)“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一句话中,丘吉尔为什么不许他的弟弟杰克发展炮兵?这表现了丘吉尔的什么?
24、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孙二娘。
25、“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26、《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27、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28、《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2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3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31、《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3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文化常识
33、岁寒三友:松、竹、梅。
散文阅读
一、各类散文的特点
34、(第8段)“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这句话有何含义?
解析:当初父亲支持丘吉尔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在这轻松的调侃中,表现了丘吉尔的谦逊精神。
(五)课文小结
《我的早年生活》为我们展示了英国著名宰相丘吉尔的早年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坚持自己的性趣和爱好。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就是对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发展。所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丘吉尔就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学习他的早年生活,了解他的早年的生活轨迹,对于我们明白人生的真谛大有益处。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35、《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36、《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37、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1、生字生词
穿梭(suō):像织布的梭子来往频繁
转弯抹(mò)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
飒飒(sà):形容风响的声音。
央(yāng)告:恳求。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微风爽人。形容美好的月夜。
2、本课导学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县人。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纪事》中,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背景知识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文章主题:
《芦花荡》叙述的是孤胆英雄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动人场景及其“英雄行为”。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释疑解惑
38、修辞手法作用类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这一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论述了……(内容)。
39、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0、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语言精炼,表意准确,抓住关键。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1、课文预习六步法:
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60句菁华
1、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2、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3、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锐不可当:不可抵挡。
5、沸沸扬扬: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样子。
6、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7、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9、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10、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
11、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
13、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
14、人的才能的大小,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决定的。
15、请连长放心,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16、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
18、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19、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才获得成功的。
20、为了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我校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2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人了两家银行。
2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23、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24、《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25、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26、《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27、《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8、《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29、《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3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31、王维的《使至塞上》: 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3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5、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36、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37、结构助词,译作“的”
38、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9、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40、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41、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
43、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
45、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46、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47、域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
48、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49、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50、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5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54、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55、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56、说明方法
5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5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59、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60、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50句菁华
1、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2、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3、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5、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
6、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7、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
8、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9、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10、3月17日,六名委员因贿赂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11、故不错意也。“错”(cu)。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1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13、这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得冠军,而且一连战胜六个强劲对手。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15、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6、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通“无”。《愚公移山》
17、一厝朔东。“厝”(cu)。通“措”。《愚公移山》
18、他*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19、为了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我校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20、《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21、《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22、王维的《使至塞上》: 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5、《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7、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2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29、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3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32、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33、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3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3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36、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37、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8、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9、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0、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驱策,用马鞭子打)
41、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
43、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4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45、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46、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48、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49、记叙文的分类
50、记叙文的线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30句菁华
1、直接式命题。此类题单纯明快,或直接点明叙说的人和事,或明确提示议论的中心,或清晰地显现说明的对象。考生做此类题,在审题、取材上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困难。
2、命后半题,补前半题。如:
3、命首尾,补中间。如:
4、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6、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7、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8、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9、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10、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11、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12、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13、打破坚冰: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比喻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巨的事业。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谊。
14、《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16、《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9、《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0、修养方面
21、感悟方面
22、审清题意。
23、选好材料。
24、重视首尾。
25、为 而陶醉
26、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27、声色俱厉:说话的声音和颜色都显得非常严厉。
28、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29、臭名昭著: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昭,显著。
30、《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50句菁华
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何哉? , ;居 ,处 。......其必曰: , !”
2、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骇( ) 掳( ) 悚( ) 惶( ) 急( ) 疮( ) 疤( ) 诘( ) 问( ) 渴( ) 慕( ) 疏( ) 懒( ) 霹( ) 雳( )
4、吟( ) 咏( ) 绮( ) 丽 殷( ) 红
5、《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6、《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7、《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8、《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9、《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
10、《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4、《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1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7、《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
19、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20、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1、开篇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22、《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词人。词作抒发了作者孤寂伤感,无限思乡的情感。词中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2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引用典故的两句诗是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该诗的颔联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该诗的主旨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波澜壮阔的画面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该两句诗比喻了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作者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4、《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
25、《终南别业》中最符合“诗中有画”的特点的诗句是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不强求,“随遇而安”,换一个角度便可能海阔天空。 作者王维是唐代山水诗人。
2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
27、《故宫博物院》作者黄传惕,选自《地理知识》。
28、列举历史上有名的爱国使者。
29、《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
30、《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31、《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2、吾欲辱之,何以也?
3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4、《学案与测评》相关练习
35、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3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37、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8、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
39、“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40、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1、描写母子给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2、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就是希望*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去。
4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44、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45、《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
46、《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四、理解性默写
47、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A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B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48、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传统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准)
春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二、名著导读
49、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婴闻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0、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例:长是宽的几倍。
2、区分比和比值
3、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4、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
5、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7、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9、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0、求价格先降a﹪又上升a﹪后的价格:1×(1-a﹪)×(1+a﹪)(假设原来的价格为“1”。求变化幅度(求降价后的价格是涨价后价格的百分之几)用1-降价后又上升的百分率。
11、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13、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14、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5、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16、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7、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8、圆:*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19、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0、百分数的意义:
2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1)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22、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方倍。
23、两个圆: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方。
24、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π
25、283.14
26、5612.56
27、1250.24
28、68113.04
29、530.251134.5494.985
30、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31、每幅图的圆点总数都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这些算式还可以用*方数的形式来表示。1+3=221+3+5=321+3+5+7=42得出: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方。
32、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33、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34、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5、环形的面积:
36、圆的种类:整体圆形,弧形圆,扁圆,(4)椭形圆,(5)缠丝圆,(6)螺旋圆,(7)圆中圆、圆外圆,(8)重圆,(9)横圆,(10)竖圆,(11)斜圆。
37、对于任意数a(a≠0),它的倒数为1/a;非零整数a的倒数为1/a;分数b/a的倒数是a/b;
3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39、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40、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历史考试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纪念1901年,清*被迫签订《辛丑胡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5周年。
2、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
3、纪念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的85周年。
4、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利玛窦曾绘制多种世界地图,最著名的是《坤舆万国全图》;
7、水利技术专著《泰西水法》;
8、徐光启、李之藻编写《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作用:*人藉此开阔了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9、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10、自信的含义: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11、自负和自信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12、自信的基础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成功的生活经验)。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13、自信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乐观、好奇、专注。
14、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1)看到自己的进步;(2)发现自己的长处;(3)勇于尝试,接受挑战;(4)战胜挑战,增强实力和信心。
15、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6、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
17、1405~1433年,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郑和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18、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19、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清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0、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渥巴锡的带领下,粉碎沙俄军队的追击,回归祖国,返回新疆,受到清*妥善的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封建礼教。
23、明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形成了百家争艳的局面。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京剧。
24、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25、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
26、“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27、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是()
28、我们说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指启什么思想之蒙()
29、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
30、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胜利的起义是()
31、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32、*近代历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山人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33、*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34、*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颁布于()
35、“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里所说的重大事件是指()
36、明德慎罚:所谓“明德”,就是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德教。所谓“慎罚”,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也就是要求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37、五听:是指*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
38、鬼薪、白粲:鬼薪、白粲是一种男犯上山砍柴、女犯择米的徒刑。鬼薪,指男犯要为祭祀鬼神而去上山砍柴;白粲,即是女犯要为祭祀鬼神择米做饭。
39、九章律:西汉初期,相国萧何依照秦法,适应新形势,以《法经》六篇为基础,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故称《九章律》。《九章律》是汉律的核心和基础,通常所说的汉律,主要是指《九章律》。
40、纳礼入律:强调以礼指导立法,以礼充实立法,使儒家的“礼治”思想和原则在法律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