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2、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3、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4、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5、与:和。
6、大:非常,十分。
7、待:等待。
8、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9、当涂:当道,当权。
10、以:介词,用。
1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14、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论议:讨论议事。
17、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18、别:离开。
19、元:原本、本来。
20、长:长期。
21、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22、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古代学官名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2、更:重新。 43、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44、更:重新。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49、岂:难道。 50、当:应当。 51、益:好处。 52就:归于。
23、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4、已:停止。
25、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26、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27、挺:直。
28、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9、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30、及:到了的时候。
31、更(gēng):重新。
3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3、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3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3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36、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3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8、利足:脚步快。
39、绝:横渡。
40、螯:蟹钳。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4、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1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3、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5、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1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1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2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2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2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1、朝闻道,夕死可矣。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3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6、君子*之美,不*之恶。(《颜渊》)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3、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宴酣之乐:助词,的
8、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9、乐
10、判断句:
11、省略句:
12、环:环绕。
1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14、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15、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16、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7、潺潺(chán):流水声。
18、然:……的样子。
19、寓:寄托。
20、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21、归:聚拢。
22、发:开放。
23、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24、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25、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26、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27、临:来到。
28、杂然:杂乱的样子。
29、陈:摆开,陈列。
30、觥(gōng):酒杯。
31、苍颜:容颜苍老。
32、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3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4、谓:为,是。
35、然:......的样子。
36、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37、野蔌:野菜。蔌,菜蔬。
3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39、翳:遮蔽。
4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
1、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4、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5、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6、作:建造。
7、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8、辄(zhé):就,总是。
9、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10、寓:寄托。
11、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12、归:聚拢。
13、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17、杂然:杂乱的样子。
18、丝:弦乐器的代称。
19、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2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21、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22、已而:随后,不久。
23、归:返回,回家。
24、谓:为,是。
25、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2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27、乐
28、倒装句:
29、判断句:
30、省略句: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2、沃野:肥沃的田野。万里:形容地域很广阔。
3、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宗室。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后来得到诸葛亮辅助,建立蜀汉。赤壁之战时47岁。枭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枭是一种凶猛的鸟,用来形容人时含有凶猛而不驯服的意思。
4、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5、及:并,并且。说:劝说。使:使之,使他。抚:安抚。表众:刘表的部下。
6、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昌市,因为处在夏水注入长江的入口处,所以称为夏口。
7、径迎之:直接去迎接刘备。径,直接。迎,迎接,这里有找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鲁肃改变了去襄阳慰问刘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刘备。
8、投:投奔,投靠。之:代词,指吴巨。
9、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10、以:连词,从而。济:成就。世业:流传后世的功业。
11、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12、遁逃:逃避。
13、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14、十万之众:这里指全吴的军队。
15、然:转折连词,然而。新败:指刘备败于长坂的事。
16、败于长坂:指(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驻樊城,曹操引兵进击,刘备逃跑,至长坂,被曹军追及,刘备大败,连妻子和儿子都丢下了,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
17、合:集合。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于此。
18、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19、且:况且,连词。
20、诚能:果真能够。统:率领。
21、群下:群臣。下,臣下。谋之:商量这件事。之,代词,代联刘抗曹这件事。
22、治:治理、训练。
23、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24、动:副词,动辄,常常。辞:借口。以……为……:拿……当作……。
25、且:连词,况且。大势:优越的形势。以:介词,凭借。
26、如:像。
27、下曹从事:各曹从事中最低的官员。曹,古时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曹”的长官。
28、兵精:军队精锐。足用:物质充足。用,名词,物资。
29、而:同“岂”,怎么。邪:吗。
30、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31、不习:不服。
32、禽:捉拿,同“擒”。
33、得:拨给,得到。
34、势不两立:根据情势,双方不能同时存在。势,情势、状况。两,双方。
35、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36、因:连词,于是,就。斫:砍。前奏案: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案,几案,长方形的矮桌。
37、诸将吏:各位文武官员。将,武将;吏,文官。
38、罢会:散会。
39、开此议:提出这种主张。开,提出。议,主张。
40、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惫。
41、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42、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43、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44、难卒合: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卒,突然、一下子,后来写作“猝”。
45、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46、当:必定。发:调拨、派遣。人众:部队、人马。
47、资粮:作战物资和粮草。资,物资。
48、以……为……:派……任……。左右督:正副统帅。督,当时军队的统帅。
49、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50、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51、帷幕:帐幕。
52、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53、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54、使:派,驱使。羸兵:体弱的兵。负:背。
55、骑:骑兵。乃:才。
56、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57、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8、流利地朗读课文。
5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6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劝学的名人名言 50句菁华
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6、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7、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10、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今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11、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12、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13、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14、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1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6、学无止境。
17、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9、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0、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21、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3、一个好的习惯伴人一生,会给人带来一笔财富,引你走向成功;一个坏习惯,他会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对明天负责。
24、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25、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26、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27、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28、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29、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30、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3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32、学习有两忌,自高和自狭。——书摘
3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4、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35、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36、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3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38、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39、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40、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41、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42、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C.C.科尔顿
4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4、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45、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
46、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巴勒斯
47、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48、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49、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50、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劝学诗句 40句菁华
1、善端天赋本无殊,力穑之余好读书。莫讶劝农因劝学,须知公相起犂锄。——张榘《劝农二绝》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5、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6、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9、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0、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1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2、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6、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17、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8、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19、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天下》
2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22、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张籍《卧疾》
23、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翁森《四时读书乐春》
2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5、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仿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熊伯伊《四季读书歌·秋》
26、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2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9、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0、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3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32、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33、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5、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6、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
37、苦哉甚苦哉,波里觅乾灰。劝君收取手,正与摩时徕。——令参《劝学偈》
38、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3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4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钱泳《明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