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

4、C

5、∠BED∠DFC∠AFD∠DAF

6、证明:

7、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8、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9、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0、垂线段最短。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13、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1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15、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16、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锐角不小于60度。

17、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18、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19、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0、全等三角形

21、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25、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2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7、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28、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29、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30、保持好心态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50句菁华

1、*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2、ADBCADBC180°—∠1—∠2∠3+∠4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4、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7、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8、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9、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1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

1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12、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13、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4、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15、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16、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7、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8、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9、全等图形

20、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22、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2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4、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

25、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6、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27、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28、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29、不等式的解集:

30、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3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3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 或 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3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3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35、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36、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7、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38、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39、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0、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41、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42、共同点:

43、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4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45、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46、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47、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48、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49、(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50、*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7、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0、不同点:

1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2、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3、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4、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5、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6、*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17、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18、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9、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0、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21、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3、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4、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5、“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6、*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7、*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29、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2、性质

3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4、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7、*行线的判定:

38、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倒数 (1)0没有倒数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

2、立方根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乘法

5、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6、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7、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8、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9、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0、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1、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2、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3、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15、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7、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8、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9、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2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22、倒数

2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4、*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5、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26、求几何概率:

27、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8、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9、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30、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31、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32、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35、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3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37、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38、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39、分裂再凑整数加法;

40、比如;77+8=85,先把“8”分裂成“3”和“5”;那么就是77+3+5=85;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短语 50句菁华

1、make friends with… 和某人交朋友

2、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说英语的学生

3、It is+adj +(for sb) to sth. 做某事(对于某人来说)是…..

4、need help to teach music 需要帮助来做某事

5、at the radio station 在广播电视台

6、a funny time 一个有趣的时间

7、tae a taxi t 打的/坐出租车去…

8、be good for….. 对…….有益

9、sit dwn 坐下

10、have a healthy life 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 式

11、have dinner 吃晚饭

12、Be careful! 当心!/注意!

13、n the left/right 在左/右边

14、put the stap 贴邮票

15、put sth. in 把某物放进……

16、g/ce he t 回到……的家中

17、cross the river 过河

18、There are a lot of rules. 有许多规则。

19、be late for … 因…而迟到

20、see friends 看朋友

21、after breakfast 早饭后

22、feel well 感觉好

23、tell sb. to do sth 告诉(叫)某人做某事

24、like …a lot 非常喜欢...

25、You’re right. 你是正确的。

26、be made of... 由…制成

27、read a newspaper 看报纸

28、study for a test 为一个考试而学习

29、play com*r games 玩电脑游戏

30、summer vacation 暑假

31、post office 邮局

32、in front of… 在……前面

33、the best things 最好的事情

34、cross Center street 穿过中心街

35、get to the library easily 很容易到达图书馆

36、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37、a big nose 大鼻子

38、what size 什么尺寸

39、birthday cakes with candles 带蜡烛的生日蛋糕

40、climb the mountains 去爬山

41、camp by the lake 在湖边露营

42、feed some cows 喂一些奶牛

43、on the first night 在第一天晚上

44、get a surprise 吃惊

45、jump up and down 上蹦下跳

46、climb onto one’s back 爬到某人背上

47、shout at/shout to 大声喊叫

48、a useful lesson 有用的一课

49、I can go shopping and nobody knows me.

50、lost and found box 失物招领箱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5)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50句菁华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7、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8、减法公式:

9、口算时:

10、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1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

12、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14、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15、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1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17、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9、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0、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2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2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5、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6、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27、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2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2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30、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31、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32、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33、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34、最大公因数

35、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6、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3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3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39、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0、运算定律

4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43、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米、公顷。

44、种植问题。一棵果树的占地面积=株距×行距

45、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46、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7、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48、*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行四边形的高。

49、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50、求整数的近似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c—濑户内海

2、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3、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4、气温分布规律:

5、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归线附近(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

6、影响气候的因素:

7、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8、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9、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10、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1、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 尼泊尔)交界处,海拔( 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

12、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高原山地 )气候。

1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火烧寮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托克逊)。

1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和( 季风气候显著 )两个主要特征。

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全长( 6300千米 ),是我国长度( 最长 )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 最广 )的河流,还是我国( 水量 )最大的河流。

16、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和“九曲回肠”的。

17、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 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8、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 河口 )、( 桃花峪 )。

19、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0、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21、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22、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3、欧洲西部地形以*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24、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5、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6、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27、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28、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29、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30、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