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高中

1、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当。孟陬(zōu):夏历正月。

2、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3、扈(hù):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

4、搴(qiān):摘。阰(pí):山坡。

5、揽:采。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6、固:本来。众芳:即指下文的椒、桂、蕙、茝等香草,比喻群贤。

7、及:赶上。踵武:足迹。

8、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中情:内心。

9、齌(jì)怒:暴怒。

10、舍:停止。此指停止进谏。

11、“曰黄昏”二句:有些版本无此二句,疑为《九章·抽思》篇中的相似文句所窜入。羌,楚方言发语词。

12、成言:约定。

13、既:本来。难:惮,畏惧。

14、滋:栽种。畹(wǎn):三十亩为畹。

15、树:种植。

16、畦:五十亩为畦。留夷:即芍药。揭车:香草名,花白,味辛。

17、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

18、竢(sì):通“俟”,等待。刈(yì):收获。

19、芜秽:长满荒草,喻人才变质。

20、内恕己:对自己宽容。

21、冉冉:渐渐。

22、法:效法。

23、脩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

24、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

25、众女:喻群臣。

26、谣:诋毁。诼(zhuó):诽谤。

27、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28、错落变化的句子结构

29、“兮”字的普遍使用

30、对比手法的运用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1)

——逍遥游高中课文翻译 50句菁华

1、逍遥游: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千里也:应有千里之大。

3、怒:通“努”,奋力飞举。

4、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

5、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6、《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广记》、《太*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均为十五条。

7、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述。

8、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

9、邪(yé):通“耶”,疑问词。

10、芥:小草。

11、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12、培风:乘风。培,凭。

13、阏(è):阻碍。

14、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15、蜩(tiáo):蝉。

16、榆枋(yú fāng):泛指树木。榆,榆树。枋,檀木。

17、奚(xī)以:何必,哪里用得着。

18、为:疑问助词,相当于“呢”。

19、反:通“返”,返回,下同。

20、三月聚粮: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21、之:指示代词,这。

22、又何知:又怎么会知晓呢。

23、小知:小聪明。知,通“智”,下同。

24、大知:大智慧。

25、大年:长寿。

26、蟪蛄(huì 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27、悲:可悲。

28、汤:商朝的建立者。

29、羊角:像羚羊角的旋风。

30、绝云气:穿越云气。绝,超越。

31、斥鷃(yàn):小池泽中的一种小雀。

32、辩:通“辨”,区别。

33、内:主观。

34、致福:得福。

35、乘:顺。

36、尧:传说中的帝王。

37、致:送与,送给。

38、予无所用天下为:天下对我一点用也没有。为,语气助词。

39、往而不反:一往无前而没有反复可循。

40、极:边。

41、处子:处女。

42、文章:纹理色彩。文,通“纹”。全句是指为纹理色彩对盲人毫无意义。

43、孰:谁,指神人。

44、溺:淹。

45、物:事,指世俗事务。

46、资章甫:贩卖衣帽。资,买卖。章,冠、帽。甫,衣服。

47、石(dàn):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

48、无所容:无可容之物。

49、鬻(yù)技:出卖、转让技术。

50、狸:野猫。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2)

——逍遥游课文原文 40句菁华

1、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2、怒:通"努",奋力飞举。

3、《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广记》《太*御览》征引最多。

4、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5、去:离开。息:气息,指风。

6、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7、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相当于"这时……然后才"。培风:乘风。培,凭。

8、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9、控:投下,落下来。

10、犹:还是。果然:饱足的样子。

11、三月聚粮: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12、小知(zhì):小聪明。知,通"智",下同。大知:大智慧。

13、蟪(huì)蛄(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春秋:一整年。

14、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15、悲:可悲。

16、穷发:草木不生的地方。发,草木。

17、至:极致。

18、效:功效,此处引申为胜任。

19、此:指斥鷃。

20、辩:通"辨",辨明。境:界限。

21、旬有(yò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

22、至人:极致的人,庄子心目中境界最高的人。至人、神人、圣人,三者名异实同。无己:指至人破除自我偏执,扬弃小我,摒绝功名束缚的本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相忘的境界。

23、尧:传说中的帝王。许由:古代尧时的隐士。此人还见于《徐无鬼》《外物》等篇,皆记述许由拒位之事。

24、尸:掌管,主持。

25、缺然:缺乏能力的样子。

26、予无所用天下为:天下对我一点用也没有。为,语气助词。

27、往而不反:一往无前而不回头。

28、藐(miǎo):通"邈",遥远。姑射:传说中的仙山名。

29、瞽(gǔ):盲人。文章:纹理色彩。文,通"纹"。全句是指为纹理色彩对盲人毫无意义。观:景象。

30、岂唯:难道只有。形骸:形体。

31、世蕲(qí)乎乱:世人喜求纷纷扰扰。蕲,祈求。乱,纷扰,倾轧。

32、孰:谁,指神人。弊弊:劳神苦思的样子。

33、四子:旧注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四人,实为虚构的人物。

34、聚族:召集同族的人。

35、鬻(yù)技:出卖、转让技术。

36、说(shuì):游说。

37、何不虑:为什么不系缚。樽: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

38、樗(chū):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

39、涂:通"途",道路上。

40、中:踩中,触到。机辟:弩机陷阱,捕猎走兽的工具。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3)

——《逍遥游》课文原文 30句菁华

1、垂天:天边。一说遮天。垂,通“陲”,边际。

2、海运:海水运动,此处指汹涌的海涛。徙:迁移。

3、《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广记》《太*御览》征引最多。

4、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5、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6、去:离开。息:气息,指风。

7、尘埃:空中游尘。

8、其视下也:它(指鹏)向下俯视。

9、覆:倒。坳(ào)堂:屋前地上的洼坑。

10、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11、三餐:指一天。反:通“返”,返回,下同。

12、犹:还是。果然:饱足的样子。

13、小知(zhì):小聪明。知,通“智”,下同。大知:大智慧。

14、冥灵:大树名,一说大龟名。

15、大椿(chūn):树名。

16、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17、悲:可悲。

18、修:长。

19、绝云气:穿越云气。绝,超越。

20、翱翔蓬蒿(hāo)之间:翱翔在蓬木蒿草之间。

21、宋荣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22、非:非难,指责。沮:沮丧。

23、内:主观。外:客观。分:分际。

24、辩:通“辨”,辨明。境:界限。

25、旬有(yò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

26、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与“正”相对。“正”为本根,“辩”为派生。

2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8、小知不及大知

29、旬有五日而后反

30、而御六气之辨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4)

——屈原《离骚》译文及注释 60句菁华

1、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边。此苗裔连用,喻指子孙后代。

2、庚寅(gēng yín):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

3、重(chóng):再。

4、扈(hù):楚方言,披挂。

5、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6、抚:趁。

7、三后:夏禹、商汤、周文王。

8、耿介:光明正大。

9、遵道:遵循正道。

10、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故言。

11、畦(qí):五十亩为畦。

12、绝:落尽。

13、竞:并。

14、索:草有茎叶可做绳索。此作动词,意为搓绳。

15、诼(zhuó):诽谤。

16、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17、伏:通“服”,保持,坚守。

18、相道:观看。

19、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

20、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21、高:指帽高。

22、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23、缤纷:极言多。

24、姱(kuā)节:美好的节操。

25、莫差:没有丝毫差错。

26、瞻前而顾后:观察古往今来的成败。

27、前修:前贤。

28、曾:屡次。

29、中正:治国之道。

30、苍梧:舜所葬之地。

31、灵琐:神之所在处。

32、崦嵫(yān zī):神话中日所入之山。

33、若木:日所入之处的树木。

34、帅:率领。

35、结:编结。

36、蔽:掩盖。

37、结言:约好之言。

38、离合:言辞未定。

39、淫游:过分的游乐。

40、改求:另外寻求。

41、瑶台:以玉砌成的台。

42、有娀(sōng):传说中的上古国名。

43、鸣逝:边叫边飞。

44、闺中:女子居住的内室。

45、昡曜(yào):惑乱浑浊。

46、党人:朋党之人。

47、巫咸:古神巫。

48、百神:指天上的众神。

49、皇:皇天。

50、咎繇(jiù yáo):夏禹之臣。

51、椒(jiāo):楚大夫子椒。

52、揭车与江离:比喻自己培育的一般人才。

53、求女:寻求志同道合的人。

54、象:象牙。

55、晻蔼(ǎn ǎi):旌旗蔽日貌。

56、翼:古代一种旗帜。

57、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

58、神:神思,指人的精神。

59、邈邈(miǎo miǎo):浩渺无际的样子。

60、赫戏:形容光明。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5)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

1、中庸: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2、天:此处“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蕴,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赋予。

3、不闻:指听不到的事情。

4、发:发动,显现。

5、中:不偏不倚。

6、育:发育成长,生生不息。

7、仲尼:孔子的字。

8、而:古书中“而”与“能”字意义相同。时中:时刻处于中因而能不偏不倚。

9、知:通“智”。过:超过限度。

10、予:我。此指人们自己,非指孔子。知:通“智”。纳:进入、落入。罟(gǔ):古时用来捉鸟、捕鱼的网。擭(huò):古时用于捕兽的笼子,设有机关。陷阱:捕兽时挖的暗坑。

11、回:指颜回,孔子的弟子,字子渊。

12、拳拳:奉行不辍的样子。服膺(yīng):牢记于心。服,放置。膺,胸口。

13、白刃:雪亮的刀刃。蹈:踩。

14、不变塞:不改变穷困时的志向。塞,穷困。

15、至:极致。

16、造端:开始。

17、睨(nì):斜眼看人。

18、夷狄:古时北方中原地区居民以自己为中心,把四方其他民族都看作未开化之民族。东方的部族称作夷,西方的部族称为狄。

19、正鹄(gǔ):箭靶正中的圆心。

20、微之显:鬼神之事本是隐微的,但又是显现于万物的。

21、诚:真实无妄。掩:遮掩,掩盖。

22、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之所。飨(xiǎng):祭祀之一种。此处作动词用。

23、王季:周文王的父亲,名季历,周武王即位时追谥为“王季”。

24、作:这里指创业。述:指继承。

25、壹戎衣:即《古文尚书·康诰》中之“壹戎殷”。据郑注,“壹”通“殪”,诛灭。“衣”当为“殷”。

26、周公:名旦,为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成:完成,成就。德:德业。

27、序事:安排行祭礼时的职事。

28、郊:古时冬至祭天为郊。社:古时夏至祭天为社。均为天子祭礼。

29、禘(dì):天子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尝:每年秋天的常祭。

30、布:布列,记录。方策:古时书写用的简牍。

31、柔:怀柔,使归顺。

32、举:复兴,振兴。废国:指诸侯*事废弛的。

33、审:详尽。

34、自诚明:由真诚而领悟道理。自,由。

35、杞:杞国,相传夏禹的后代大都居于此地。

36、覆帱(dào):覆盖。

37、队:通“坠”。

38、肫(zhūn)肫:诚恳的样子。

39、暗然:幽暗的样子。日章:日益彰明。章,通“彰”。

40、輶(yóu):轻车,引申为轻。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6)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率:一律,一概。

2、“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3、与:亲附、亲近。

4、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5、洎:及,等到。

6、智力:智谋和力量。

7、使:假如。

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9、事:侍奉。

1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

11、劫:胁迫,挟制。

1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13、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15、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17、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18、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9、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20、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21、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2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3、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4、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25、苟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27、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8、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29、惜其用武而不终(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30、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7)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30句菁华

1、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

2、隆然: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3、有类:有些像。

4、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5、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固:确实。当:恰当。

6、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为,从事,经营。

7、早实:早结果实。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以:而且,连词,作用同“而”。蕃:多。

8、木:树。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

9、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词。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

10、故:旧。

11、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12、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13、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14、根拳:树根拳曲。土易:更换新土。

15、甚者:更严重的。甚,严重。

16、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17、而已:罢了。

18、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

19、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20、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21、若是:像这样。

22、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23、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戒:鉴戒。

24、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25、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27、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28、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9、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30、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8)

——一年级课文天气谚语 30句菁华

1、棉花云,雨快临。

2、泥鳅跳,雨来到。

3、青蛙叫,大雨到。

4、雷打夏,无水来洗耙。

5、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

6、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7、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8、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9、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10、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1、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12、早晨天发红,海上警渔翁。

13、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14、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15、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16、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7、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18、种怕水上漂,禾怕折断腰。

19、腊月南风吹,有雨后面追。

20、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21、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22、豆英云上天,地上晒死人。

23、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24、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25、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26、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27、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28、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29、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30、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扩展9)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5、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6、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7、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8、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9、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10、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11、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12、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3、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

14、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15、、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16、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17、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18、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19、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20、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21、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22、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2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2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5、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6、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27、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28、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9、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30、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