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2、沃野:肥沃的田野。万里:形容地域很广阔。
3、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宗室。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后来得到诸葛亮辅助,建立蜀汉。赤壁之战时47岁。枭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枭是一种凶猛的鸟,用来形容人时含有凶猛而不驯服的意思。
4、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5、及:并,并且。说:劝说。使:使之,使他。抚:安抚。表众:刘表的部下。
6、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昌市,因为处在夏水注入长江的入口处,所以称为夏口。
7、径迎之:直接去迎接刘备。径,直接。迎,迎接,这里有找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鲁肃改变了去襄阳慰问刘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刘备。
8、投:投奔,投靠。之:代词,指吴巨。
9、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10、以:连词,从而。济:成就。世业:流传后世的功业。
11、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12、遁逃:逃避。
13、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14、十万之众:这里指全吴的军队。
15、然:转折连词,然而。新败:指刘备败于长坂的事。
16、败于长坂:指(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驻樊城,曹操引兵进击,刘备逃跑,至长坂,被曹军追及,刘备大败,连妻子和儿子都丢下了,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
17、合:集合。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于此。
18、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19、且:况且,连词。
20、诚能:果真能够。统:率领。
21、群下:群臣。下,臣下。谋之:商量这件事。之,代词,代联刘抗曹这件事。
22、治:治理、训练。
23、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24、动:副词,动辄,常常。辞:借口。以……为……:拿……当作……。
25、且:连词,况且。大势:优越的形势。以:介词,凭借。
26、如:像。
27、下曹从事:各曹从事中最低的官员。曹,古时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曹”的长官。
28、兵精:军队精锐。足用:物质充足。用,名词,物资。
29、而:同“岂”,怎么。邪:吗。
30、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31、不习:不服。
32、禽:捉拿,同“擒”。
33、得:拨给,得到。
34、势不两立:根据情势,双方不能同时存在。势,情势、状况。两,双方。
35、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36、因:连词,于是,就。斫:砍。前奏案: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案,几案,长方形的矮桌。
37、诸将吏:各位文武官员。将,武将;吏,文官。
38、罢会:散会。
39、开此议:提出这种主张。开,提出。议,主张。
40、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惫。
41、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42、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43、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44、难卒合: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卒,突然、一下子,后来写作“猝”。
45、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46、当:必定。发:调拨、派遣。人众:部队、人马。
47、资粮:作战物资和粮草。资,物资。
48、以……为……:派……任……。左右督:正副统帅。督,当时军队的统帅。
49、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50、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51、帷幕:帐幕。
52、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53、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54、使:派,驱使。羸兵:体弱的兵。负:背。
55、骑:骑兵。乃:才。
56、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57、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8、流利地朗读课文。
5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6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
1、荆州:东汉的一个行政区,领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等八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及贵州的东部,州治在南阳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国:指孙权割据的东吴。当时孙权虽未称帝,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所以能称“国”。与:介词,跟,同。邻接:比邻接壤。
2、帝王之资:创造帝王大业的凭借。资,这里是凭借的意思。此:这,指示代词。之:的,结构助词。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3、二子: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g)。刘表不喜欢长子刘琦,把他派到江夏郡去领兵,刘表死后,由刘琮继任荆州牧,兄弟二人矛盾很深。不协:不和。
4、诸:各。
5、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宗室。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后来得到诸葛亮辅助,建立蜀汉。赤壁之战时47岁。枭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枭是一种凶猛的鸟,用来形容人时含有凶猛而不驯服的意思。
6、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7、闻:听说。向荆州:指向荆州进军。
8、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9、备:刘备。南走:向南逃走。走,跑,逃跑。
10、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11、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殷勤:指情意的真挚恳切。
12、偏在远郡:偏僻,地处边远的州郡。偏,偏僻,作“在”的状语。在,处在。
13、行将:即将。
14、托:托身,依靠。
15、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今山东省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臣,赤壁之战时年仅28岁。谓……曰:对……说。谓后面不紧接所说的话,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16、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17、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18、此乃天也:这是由于天意。
19、非……莫……:除了……没有一个……。以:连词,与,后面省略代词“我”。当:抵挡。
20、轻骑:轻装的骑兵。骑,名词,一人一马叫“骑”。
21、此所谓……者也:这就是常说的……啊。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强弓射出的箭,到射程的末尾,不能穿透鲁地出产的薄绢。弩,一种利用机械发箭的弓。鲁缟,鲁地出产的绢。鲁,山东。缟,未经染色的绢。山东出产的白色生绢,以轻细著名。
22、且:况且,连词。
23、附:归附。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24、执:握。
25、如:像。
26、品:评定。其:代词,代鲁肃自己。名:名望。位:地位。
27、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28、保:副词,一定。之:代词,代曹军。
29、老贼:指曹操。废汉:废掉汉朝皇帝。自立:自己立自己为皇帝。
30、以实:根据实际情况。校:核对。之:代词,代曹操的军力。
31、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惫。
32、公瑾:周瑜的字。
33、赞:助,辅佐。
34、邂逅:副词,偶然、万一。不如意:指战事不利。
35、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36、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37、炎:通“焰”,火焰。张天:满天。张,扩张、满。
38、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39、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0、流利地朗读课文。
41、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42、提出不懂的问题。
43、“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44、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45、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46、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47、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48、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49、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50、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2、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3、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
4、奉:捧着。
5、奏:进献。
6、偿赵城: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
7、负:倚仗。
8、布衣之交:*民间的交往。古代*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9、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
10、急:逼迫。
11、特:只,只是。
12、舍:安置。
13、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4、衣(yì)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民百姓。
15、嘻:苦笑声。
16、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7、西河外渑(miǎn)池:西河,黄河西边。渑池,今河南渑池。
18、诀:告别。
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路程。
20、叱:喝骂。
21、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22、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3、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24、卷甲:卸去铁甲。
25、厚集其阵:交战的队列阵形要重点集中。
26、胥后令邯郸:等以后回到邯郸听赵王的命令。胥,同“须”,等待。按:《索隐》断“胥后令”为一句,认为“邯郸”是“欲战”的误字,并应连下句读为“欲战,许历复请战。”《资治通鉴》则断“邯郸”与“胥后令”连为一句。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引钱大昕的意见说:“‘胥后令邯郸’是五字句。赵都邯郸,谓当待赵王之令也。”
27、距:同“拒”,抵御。
28、病笃:病重,病危。笃,重。
29、书传:书本。
30、即:同“则”。
31、称:称职。
32、易置:撤换。
33、假:代理。
34、见:见解。
35、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6、田畜:种田和畜牧。
37、乃复:一再。
38、勒:组织起来。
39、单于:匈奴的君主称为单于。
40、陈:同“阵”。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率:一律,一概。
2、“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3、与:亲附、亲近。
4、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5、洎:及,等到。
6、智力:智谋和力量。
7、使:假如。
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9、事:侍奉。
1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
11、劫:胁迫,挟制。
1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13、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15、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17、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18、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9、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20、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21、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2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3、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4、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25、苟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27、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8、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29、惜其用武而不终(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30、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孔雀东南飞 》译文及注释 40句菁华
1、建安中:建安年间(196—219)。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2、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3、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4、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5、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6、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7、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8、不堪:不能胜任。
9、白公姥(mǔ):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10、致不厚:招致不喜欢。致,招致。厚,厚待。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11、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12、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13、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14、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工作。
15、卒:完成,引申为报答。
16、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
17、遗(wèi)施:赠送,施与。
18、蹑(niè):踩,踏,这里指穿鞋。
19、隐隐:和下面的“甸甸”都是象声词,指车声。
20、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愆违,过失。
21、丁宁:嘱咐我。丁宁,嘱咐,后写作“叮咛”。
22、作计:拿主意,打算。
23、义郎: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太守的儿子。
24、适:依照。
25、要(yāo):相约。
26、渠(qú)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27、登即:立即。
28、交语:交相传话。
29、婀娜(ē nuó):轻轻飘动的样子。
30、适:刚才。
31、父母:这里偏指母。
32、恨恨:抱恨不已,这里指极度无奈。
33、单:孤单。
34、不良计:不好的打算(指自杀)。
35、四体:四肢,这里指身体。
36、直:意思是腰板硬朗。
37、黄昏:古时计算时间按十二地支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时至9时)。下句的“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9时至11时)。
38、华山:庐江郡内的一座小山。
39、驻足:停步。
40、谢:告诉。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3、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宴酣之乐:助词,的
8、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9、乐
10、判断句:
11、省略句:
12、环:环绕。
1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14、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15、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16、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7、潺潺(chán):流水声。
18、然:……的样子。
19、寓:寄托。
20、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21、归:聚拢。
22、发:开放。
23、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24、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25、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26、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27、临:来到。
28、杂然:杂乱的样子。
29、陈:摆开,陈列。
30、觥(gōng):酒杯。
31、苍颜:容颜苍老。
32、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3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4、谓:为,是。
35、然:......的样子。
36、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37、野蔌:野菜。蔌,菜蔬。
3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39、翳:遮蔽。
4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论语》著名句子及译文 30句菁华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1、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8、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0、子曰:“君子贞而不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