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初一,数学

1、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4、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5、*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6、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密铺.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用6个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组合起来镶嵌成一个*面.

7、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9、绝对值:

10、性质:

11、对称性:*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2、有理数(rationalnumber):正整数、负整数、0、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13、相反数(opposite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4、绝对值(absolutevalue)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5、倒数

1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8、*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19、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1、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2、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3、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24、*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面。

2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26、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27、相反数:

28、2.1三角形的内角

29、3.1多边形

30、3.2多边形的内角和

31、相反数

32、绝对值 |a|0.

33、乘法

34、科学记数法:

35、1 正数与负数

36、2 有理数

37、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38、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9、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0、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以课本为中心,注重基础

2、课后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

3、点、线、面、体

4、截一个正方体:

5、科学记数法

6、添括号法则

7、直线的性质

8、线段的中点:

9、角的表示

10、方程

11、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12、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13、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1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15、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6、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17、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18、0表示的意义

19、单项式的次数:

20、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

21、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22、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

23、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4、解不等式组的口诀

2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2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27、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8、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0、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1、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4、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5、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6、*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37、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38、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39、第三边取值范围:

40、等式的性质:

41、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4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4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4、数字问题

45、工程问题:

46、方程的概念:

4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48、检验

4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50、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2)

——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3、乘方的定义:

4、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5、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6、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7、被减数—减数=差

8、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9、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10、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1、什么是面积?

12、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3、什么是自然数?

14、什么是单名数?

15、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16、什么是质因数?

17、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8、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9、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0、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3、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5、*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26、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27、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28、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29、出勤率

30、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31、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3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34、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35、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36、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

37、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38、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39、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40、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面*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面与此*面的交线与该直线*行。

41、定义

42、当被*方数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三位,它的立方根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4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44、函数

45、定理1

46、(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47、*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48、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49、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5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3)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4、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5、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6、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7、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8、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9、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10、交集;

11、函数;

12、对数;

1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14、弧度制;

1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17、周期函数;

18、函数的图象;

19、向量;

20、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21、线段的定比分点;

22、不等式;

2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25、两条直线的交角;

26、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27、圆的参数方程。

28、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9、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0、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31、双曲线: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2、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33、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34、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35、四种命题:

36、逻辑联结词:

37、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38、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39、*面及基本性质;2.*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面直线;4.直线和*面*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面垂直的性质;16.*面的法向量;17.点到*面的距离;18.直线和*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面内的射影;20.*面与*面*行的性质;21.*行*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面角;23.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40、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222222c2?a2?b2?2abcosC.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4)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函数的极限:

2、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3、交集;

4、映射;

5、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6、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不等式的解法;

9、两条直线*行与垂直的条件;

10、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面区域;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3、椭圆的参数方程;

1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5、两个*面的位置关系;

16、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7、直线的方向向量;

18、异面直线的距离;

19、*面的法向量;

20、*行*面间的距离;

21、多面体;

22、棱柱;

23、球。

24、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5、排列;

2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27、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28、研究每题都考什么

29、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

30、空间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1、求函数的单调性:

32、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34、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35、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36、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37、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

38、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3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40、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1、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42、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43、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44、关于“属于”的概念

45、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46、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A∪φ=A,A∪B=B∪A.

47、棱柱S—h—高V=Sh。

48、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49、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50、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5)

——数学中考圆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过三点的圆

2、反证法

3、弦切角于所等夹弧所对的的圆心角

4、垂于直径半直线必为圆的的切线

5、直径

6、弦心距

7、三角形的外接圆

8、切线的性质定理

9、切线长定理

10、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1、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1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13、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

14、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5、C=d或C=r. 半圆的周长

16、1=3.14 2=6.28 3=9.42 4=12.56 5=15.7 6=18.84

17、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8、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9、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0、①直线L和⊙O相交d

2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2、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3、①两圆外离d>R+r

24、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5、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6、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7、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28、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圆的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29、圆的标准方程:已知圆心为(a,b),半径为r,则圆的方程为(x-a)2+(y-b)2=r2.

3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1、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32、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33、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34、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35、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π÷2)2

3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短边。

3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πr2或S=π(R2-r2)。(其中R=r+环的宽度.)

38、半圆面积=圆面积÷2公式为:S=πr2÷2

39、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40、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圆的周长最小。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6)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40句菁华

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5、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6、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7、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8、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9、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0、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12、糖类:

13、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15、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18、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19、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2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能够无限增殖

2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22、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23、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24、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25、概念及其反应式

26、无氧呼吸过程

27、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8、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29、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30、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31、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3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33、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34、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35、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36、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7、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38、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9、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0、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7)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

3、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4、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况下形成的。

5、农业集体化运动

6、弊端:

7、评价:*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8、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9、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10、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11、古代*重大科技成就

12、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1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耕犁已相当完善。

14、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15、*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16、*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17、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18、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19、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0、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21、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22、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3、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24、商代出现*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25、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26、城邦殖民

27、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28、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2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30、公元前5世纪:

31、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2、影响:

3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

3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5、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36、主要内容:

37、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8、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39、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篇8

  (一)爱琴文明

40、“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