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课本为中心,注重基础
2、课后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
3、点、线、面、体
4、截一个正方体:
5、科学记数法
6、添括号法则
7、直线的性质
8、线段的中点:
9、角的表示
10、方程
11、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12、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13、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1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15、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6、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17、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18、0表示的意义
19、单项式的次数:
20、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
21、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22、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
23、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4、解不等式组的口诀
2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2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27、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8、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0、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1、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4、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5、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6、*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37、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38、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39、第三边取值范围:
40、等式的性质:
41、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4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4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4、数字问题
45、工程问题:
46、方程的概念:
4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48、检验
4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50、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
1、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者缩小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这种方法简便,但有局限性。
3、用假设法解决
4、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5、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6、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7、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9、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10、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1、乘法交换律:
12、减法的性质:
1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1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
15、错在哪里?
16、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17、找单位“1”的方法
18、倒数的意义
19、20是25的几分之几? 20÷25=4/5
20、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2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24、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5、圆心: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注:圆心一般符号O表示
26、面积计算公式:
27、百分数应用:
28、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__)条直径;如果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__)厘米。
29、甲圆直径长8厘米,是乙圆直径的40%。乙圆的周长是(__)。
30、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12.56*方厘米。(__)
31、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2、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33、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34、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36、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3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38、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9、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40、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2、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43、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4、画圆
45、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 πr+d
46、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47、常用数据
48、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49、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0、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51、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52、内心和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53、“数与形相结合”的思想
54、圆周率表示同一圆内(__)和(__)的倍数关系,它用字母(__)表示,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__)。
55、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__)
56、半个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__)
57、当周长相等时,面积的是(__)
58、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59、两个圆的大小一样,它们的半径一定相等。(__)
60、*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面图形中的直线图形。(__)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圆的特征: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圆的面积推导,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
4、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者缩小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这种方法简便,但有局限性。
5、2 33
6、用假设法解决
7、原价×折扣=现价 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8、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9、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公因数。
10、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1、分数的分类
1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14、乘法分配律:
15、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16、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17、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18、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19、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20、已知单位“1”用乘法计算
21、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2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3、工程问题
24、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5、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6、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27、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8、百分数应用:
29、百分数的意义:
30、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__)
31、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
32、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33、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34、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36、、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7、梯形
38、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39、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40、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41、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42、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43、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44、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4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4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47、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__)
48、在同一个圆中最长的一条线段是(__)。
49、两个圆的大小一样,它们的半径一定相等。(__)
50、正方形的周长是(__),小圆的直径是(__),半径是(__)。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4、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5、*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6、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密铺.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用6个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组合起来镶嵌成一个*面.
7、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9、绝对值:
10、性质:
11、对称性:*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2、有理数(rationalnumber):正整数、负整数、0、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13、相反数(opposite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4、绝对值(absolutevalue)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5、倒数
1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8、*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19、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1、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2、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3、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24、*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面。
2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26、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27、相反数:
28、2.1三角形的内角
29、3.1多边形
30、3.2多边形的内角和
31、相反数
32、绝对值 |a|0.
33、乘法
34、科学记数法:
35、1 正数与负数
36、2 有理数
37、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38、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9、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0、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2、从个位减起;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5、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6、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7、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8、分数加减法:
9、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0、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1、相邻两个质量单位的进率是1000。
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13、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1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5、2×7=14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1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17、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18、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c2),*方分米(d2)、*方米(2)。
19、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方米)。
2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21、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22、解决问题
2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4、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5、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26、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27、我们家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28、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9、10个一千是一万。
30、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3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32、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3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4、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5、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37、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38、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9、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40、制作步骤
4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42、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行线、垂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45、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46、数的产生:
47、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48、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49、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面图上的位置。
50、在*面图上标出物*置的方法: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3、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科学记数法
5、角的度量
6、角的性质
7、方程的解
8、普查与抽样调查
9、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10、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11、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3、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1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5、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6、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17、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18、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9、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2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4、有理数除法法则
25、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7、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8、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0、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31、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项。
32、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3、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4、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5、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36、科学的预习方法
37、科学的听课方式
38、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 降幂排列).
39、生活中的数学
40、数学思考——规律探索
4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42、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43、a可以表示什么数
44、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45、相反数的求法
46、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47、绝对值的化简
48、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49、加法性质
50、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6、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8、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9、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10、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11、连除的简便计算:
12、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13、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14、(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5、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6、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17、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18、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19、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0、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1、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22、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3、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24、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2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26、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27、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8、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29、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30、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3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即在一张纸上,画上“十”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好
33、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34、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5、求商的方法:
36、小数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
37、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38、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例子。例如1*方厘米(指甲盖)、1*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39、周长公式:
40、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2、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3、圆周率实验:
4、圆的周长公式:C=πdd=C÷π
5、取近似数的方法: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7、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整数
8、原价×折扣=现价 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9、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0、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1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的倍数。
12、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1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就是1。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15、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6、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17、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18、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9、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2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2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4、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25、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26、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27、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28、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9、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0、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1、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32、乘法交换律:
33、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34、小数乘法法则:
3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36、小数除法法则:
37、、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38、、长方形
39、梯形
40、圆锥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4、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5、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天*的正确使用: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10、连通器的原理:
11、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差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1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1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1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6、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7、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18、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9、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0、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1、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2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3、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4、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25、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26、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7、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8、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9、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0、凹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31、电流表使用注意(两要两不要):
32、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3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34、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5、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6、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37、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38、理解:
39、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0、*面镜的应用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2、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4、“一个技巧”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5、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指数式、对数式,
7、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关系
8、三角函数性质、图像及其变换:
9、几个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与共线的单位向量是,*行(共线)向量(无传递性,是因为有)、相等向量(有传递性)、相反向量、向量垂直、以及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方向上的投影(在上的投影是).
10、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差比较法、商比较法、函数性质法、综合法、分析法
11、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
12、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译法、代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13、直棱柱、正棱柱、*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棱锥、正棱锥关于侧棱、侧面、对角面、*行于底的截面的几何体性质.
14、导数与极值、导数与最值:
15、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16、圆方程
17、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18、数列的递推公式
19、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20、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1、圆锥体:
22、正方体
23、棱台
24、球缺
25、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26、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7、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28、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29、集合元素具有
30、集合表示方法
31、球台
32、圆环体
33、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34、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
35、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36、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
37、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
38、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39、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40、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3、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4、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6、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9、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10、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11、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12、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3、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14、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15、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1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18、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9、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21、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22、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3、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4、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2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关节、骨骼肌】
26、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因为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27、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8、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29、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行
30、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