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函数
2、*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推论1
4、定理3
5、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7、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8、定理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0、定理2
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13、*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14、矩形判定定理2
15、菱形性质定理2
1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17、(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18、性质定理3
19、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20、垂径定理
21、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22、①两圆外离
23、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24、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5、内公切线长=d-(R-r)
26、数列的通项公式
27、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28、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求和
29、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30、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31、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2、绝对值:
33、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34、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35、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36、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
37、不等式性质应用不当致误
38、忽视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致误
39、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4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推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①直线L和⊙O相交d﹤r
4、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推论: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8、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9、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0、定理:
11、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2、正n边形的面积Sn=pr/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r为边心距
1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
14、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1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16、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17、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8、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19、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20、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1、反证法
2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2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4、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25、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6、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7、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28、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2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3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31、圆的周长C=2d
32、圆的面积S=πr
33、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34、圆的周长C=2πr=πd
35、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6、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3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9、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0、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线的方法,熟练转化确定直线方向的不同条件(例如: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倾斜角等)。熟练判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能正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直线的夹角大小。
3、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4、重难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概念,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掌握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等价的代数表示,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5、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6、1.3—2.1.4空间中直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7、2.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
8、判断两*面*行的方法有三种:
9、2.3—2.2.4直线与*面、*面与*面*行的性质
10、定理:如果两个*面同时与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
11、3.1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
12、定义
13、两个*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垂线,则这两个*面垂直。
14、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5、集合的分类:
16、“包含”关系—子集
17、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8、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9、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20、推论1:
2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3、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5、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6、正三角形面积√3a2/4a表示边长
27、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
28、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29、圆方程
30、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3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AB);
32、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33、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4、圆的方程
35、空间中的*行问题
36、判断函数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
37、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38、忽视零向量致误
39、对数列的定义、性质理解错误
40、忽视三视图中的实、虚线致误
——数学分析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集合与逻辑:集合的逻辑与运算(一般出现在高考卷的第一道选择题)、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2、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4、函数
5、点,线,面
6、角
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9、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0、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11、实数
12、代数式
1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1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6、定理2
17、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8、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19、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0、*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21、*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22、*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23、矩形判定定理2
24、菱形性质定理2
2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27、*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28、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9、性质定理2
30、性质定理3
31、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32、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3、①直线L和⊙O相交
34、切线的判定定理
35、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36、内公切线长=d-(R-r)
37、集合的分类:
38、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39、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40、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行。
2、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3、*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变换,简称*移。
4、相反数
5、绝对值|a|≥0.
6、有效数字:
7、科学记数法:
8、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9、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图形的*移可以转化为点的*移。坐标*移规律:①左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1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1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7、1.2
18、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9、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0、点、线、面、体
21、正方体的*面展开图:11种
2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3、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5、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26、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28、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9、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30、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1、共同点:
32、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4、*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35、*行线的性质:
36、绝对值
37、2用坐标表示*移
38、1三角形的边
39、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分线
40、图形*移的性质:
4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42、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4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4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5、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46、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4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 或 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48、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49、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50、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2、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有关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3、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4、掌握极限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5、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初等函数的微分。
6、会求函数单调区间、凸凹区间、极值、拐点以及渐进线、曲率。
7、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8、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9、掌握反常积分的运算。
10、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11、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微分方程y=f(x,y).
12、掌握*面方程及其求法,会求*面与*面的夹角,并会用*面的相互关系(*行相交垂直)解决有关问题。
1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4、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15、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16、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17、推论2
1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19、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2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1、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23、*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24、矩形判定定理1
2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26、梯形中位线定理
27、判定定理3
28、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29、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30、切线的判定定理
31、切线长定理
32、正三角形面积√3a^2/4
3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4、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5、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6、相反数:
37、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8、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39、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40、乘方的定义:
41、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42、重难点及其考点:
43、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44、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应用
45、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46、因式分解要素:
47、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48、公因式确定方法:
4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50、*方根性质: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3、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4、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5、有理数:
6、实数
7、整式与分式
8、方程与方程组
9、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11、*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4、推论3
15、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角边角公理(
17、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8、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1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21、矩形性质定理1
22、矩形性质定理2
23、菱形性质定理1
24、正方形性质定理1
2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6、判定定理3
27、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28、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29、垂径定理
30、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31、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2、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33、正三角形面积√3a^2/4
34、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7、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8、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9、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40、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2、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4、什么是生物群落?
5、什么是互利共生?
6、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7、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8、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0、水盐调节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4、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15、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6、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17、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8、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9、内环境的稳态
20、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21、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22、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23、免疫系统的组成
24、免疫细胞 T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
25、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2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7、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28、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9、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30、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31、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32、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3、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34、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35、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6、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7、兴奋传导
38、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39、血糖*衡的调节
40、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3、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4、“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5、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6、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
7、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8、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9、你知道存在的条件吗?(你理解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吗?你知道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与所有项的和的不同吗?什么样的无穷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必定存在?
10、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记住了吗?你知道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什么吗?(一面、四线、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线是关键)一面四直线,立柱是关键,垂直三处见
1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12、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p="">
13、d=R+r两圆外切;两圆的圆心距离之和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和。
14、d=R—r两圆内切;两圆的圆心距离之和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
15、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16、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7、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8、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19、你知道存在的条件吗?(你理解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吗?你知道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与所有项的和的不同吗?什么样的无穷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必定存在?
20、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注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21、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22、数量积与两个实数乘积的区别:
23、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你注意解题格式和完整的文字表达。(①设出变量,写出目标函数②写出线性约束条件③画出可行域④作出目标函数对应的系列*行线,找到并求出最优解⑦应用题一定要有答。)
24、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25、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椭圆,双曲线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其只有一个交点,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26、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27、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
28、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9、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30、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31、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32、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A、75°B、90°C、105°D、120°
33、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34、余弦定理对于确定三角形形状非常有用,只需要知道角的余弦值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就可以确定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
35、导数的概念
36、集合的含义
37、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38、错题本怎么用。和记笔记一样,整理错题不是誊写不是照抄,而是摘抄。你只顾着去采撷问题,就失去了理解和挑选题目的过程,笔记同理,如果老师说什么记什么,那只能说明你这节课根本没听,真正有效率的人,是会把知识简化,把书本读薄的。先学学你能思考到答案的哪一步,学着去偷分。当然,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还有哪些题需要整理也可以记下来。
39、立几问题的求解分为“作”,“证”,“算”三个环节,你是否只注重了“作”,“算”,而忽视了“证”这一重要环节?
40、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要用解不等式组来确定r。